《老人与海》是美国文学大师海明威的巅峰之作,属于他后期的作品,此时的海明威已年过半百,思想更为成熟。
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源于一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一次他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被一名叫富恩特斯的老渔民搭救,因此两人结缘经常出海捕鱼。
故事原型即老渔民富恩特斯的一次亲身经历,正如亲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使得海明威对战争素材的描述不是停留在浅薄的表面,而是深入其内部与核心,笔下每个细节和人物的所有言行都更真实、更令人信服,这次创作更是作者才华与出海亲身体验绝妙融合的再现。
同时,它也是海明威前部作品《过河入林》广受批评,被质疑才思枯竭之后创作的中篇小说。作者凭借《老人与海》荣获1953年普利策奖。
小说开篇即塑造出一种困难的境地,但他没有气馁,仍心怀希望继续出海,经过日日夜夜熬战捕获比小船还大的马林鱼。
胜利之余又遭遇鲨鱼群屡屡袭击,船靠岸时马林鱼只剩副骨架。
小说从老人与马林鱼周旋搏斗、与鲨鱼群屡屡奋战的进程细节,解读主人公圣地亚哥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无畏生死勇往直前、永不失尊严与勇气的精神和形象魅力。
从老人身上得到一些启示,如,怎样面对失败?怎样面对挑战?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意义又何在?
作为人类一份子的普通大众如遭遇人生的苦难,是否可以从圣地亚哥身上汲取精神内涵?
那种深沉而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不垮的奋斗精神,让人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坚持继续前行。
1老人达观的人生态度彰显人物形象魅力小说主人公定位为老人,而非青年,从年龄、体能方面更体现出海捕鱼的艰难。
没有任何同伴相随,孤身一人的状态,意味着如遇突发情况没有人商量、相助,甚至没人说话解闷儿。
出海84天一无所获,太长时间没收获会动摇人坚持去捕鱼的念头。
更甚者,一直跟随他的男孩的父母见前40天老人没捕到鱼,令其改跟别人,认为老人运气太差。
作为文学经典的主人公,看似处处困窘的老人圣地亚哥如何以其独特的人物形象魅力感染无数读者?
首先是老人达观的人生态度,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他依然自信、乐观,以一种积极睿智的心态处之。
海明威对老人的外貌进行描写是一幅经年打鱼磨砺得老当益壮、饱经沧桑、有强健体格的老渔夫形象,此形象为之后老人与大鱼和鲨鱼周旋埋下伏笔。
而后笔锋汇聚到老人的眼睛,这是内在精神于外在的展现。
在捕鱼的困境中,那双眼睛向读者诠释出一种无畏的力量。
圣地亚哥不服输而有肚量,在坏运气面前,老人成了露台饭店里众人开玩笑的对象,但老人并不生气。
老人圣地亚哥与男孩的对话、交往处处彰显老人自信、乐观的心态老人的希望、信心从未消失过,此时,又渐渐在内心燃起来。
老人自己知道变得谦卑,对于这种变化不觉丢脸,是阅尽千帆后的坚强与坦诚。
面对84天一无所获,老人还乐观地期待第85天有转机。
他与男孩交谈85是很吉利的数字,并设想让男孩看到老人带回一千多磅重的大鱼,一种达观又令人敬畏的意味扑面而来。
老人给男孩讲棒球赛,男孩遗憾地说老人所推崇的最棒的扬基队今天输了,但老人不介意,说。
可见老人有一种浑然胜败乃兵家常事的淡定,是经世事、阅历丰富而来的从容。
小说情节处处传达出圣地亚哥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小船滑进水里,玛诺林祝圣地亚哥好运,老人坚信好运气会来的。老人独自出海,积极达观的心态一一展现。
小船出海驶入“大井”这片水域,老人放鱼线投鱼饵要求自己要非常精确,他认为自己不过是没碰上运气,也许很快好运会降临。
每天都是崭新的一天,老人心里始终充满捕鱼的希望。军舰鸟在海面盘旋俯冲捕鱼,然徒劳无功。
老人想兴许能捕着条掉队的,没准儿自己想逮的鱼就包含其中,他的大鱼会出现的,一定会在哪里出现。
老人把手长时间泡在盐水里,然后从水里拿出来瞧,认为这没多糟糕,对男人来说疼痛算不上什么,一种无畏伤痛的硬汉子精神展示出来。
当老人与大鱼长时间周旋,麻袋垫着鱼线,依靠船头,身子稍前倾只能算不太难受的姿势,但圣地亚哥却觉得很舒服。
老人为保持体力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就地取材吃比金枪鱼还难吃的生鲯鳅,不但不抱怨,反而用没有容易的事来劝慰自己。
老人熬了半天、一整夜,又一天没睡觉,困乏至极,他一直给自己打气,用意念支撑自己的头脑要清楚,要清楚得很。
可还是要休息会儿,日月星辰都歇了,连大海也歇了。字里行间老人饱经沧桑的形象、知足常乐的达观态度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