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社会良好风尚的根本措施,如何正确引领社会风尚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4-01-08 00:08:10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节俭和浪费的态度,体现其价值标准和文明程度。**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的重要指示,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风险挑战,必须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既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又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从自然条件来看,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我国的粮食产需从中长期看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粮食浪费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绝对不可小觑。从历史传承来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说:“俭约,所以彰其美也。”“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餐饮浪费之风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败坏社会风气。杜绝这一不良风气,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努力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这也是顺应自然规律、传承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解决浪费问题、树立节约新风的重要方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必须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制定《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切实遏制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纪违规违法现象,出台一系列有力举措整治餐饮浪费。经过努力,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党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同时也应看到,在公款餐饮浪费现象明显减少的同时,私人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触目惊心、令人痛心。餐饮浪费绝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会侵蚀社会资源,损害公共利益。运用法律手段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必须将制度落细落实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让制度“动”起来、执行“硬”起来、惩戒“强”起来,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强调:“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和精神永远不能丢。餐饮浪费行为时有反复、禁而未绝,其中有“没人管、管不住”的思想、“爱面子、讲排场”的心态在作祟。消除这些消极、不健康的思想和心态,养成绿色生活方式,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氛围,既要靠法律制度“硬约束”,又要靠宣传教育“软教化”。节俭是一种思想意识,也是一种行为习惯。形成这一优良行为习惯,宣传教育不可或缺。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要通过多种形式,让“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观念深入人心,教育引导人们成为节约的行动者,通过躬行节俭实现从“要我节约”到“我要节约”的转变,推动勤俭节约美德蔚然成风。

(作者分别为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09日 17 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