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纬度相距多少度,纬度和经度最高的是多少度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4-02-07 03:44:24

今天有同学来咨询地理方面的问题。其实高中地理的话,不难,但是知识点很多很杂。假如要考好成绩,就必须从基础知识点出发,先夯实基础,再提高成绩。

地理基础知识点100条:

1、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3、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5、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一天文单位)

6、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

7、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 ( 天海)

8、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 液态水。

9、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0、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1、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2、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

15、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7、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开始的“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

20、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1、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3、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4、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之间距离为111 .1千米。三个带:0-30º、30º-60º、60º-90º。

25、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6、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29、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2、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3、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4、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5、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36、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7、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38、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 小时48分46秒)

40、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1、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3、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4、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15º为一个小时。

45、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º,再四舍五入。

46、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47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48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49、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0、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1、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2、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3、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4 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5、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6、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57、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第二年的3月21日

58、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9、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60、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1、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 前后推算。

62、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往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往南白昼越长。

6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4、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5、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 四季。

66、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67、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68、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69、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0、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2、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3、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 尘埃的作用 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74、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5、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76、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 的关系最密切

77、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78、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79、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

80、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81、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2、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3、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4、大气的保温效应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 收能力很强。

85、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86、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87、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88、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89、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 力越大。

90、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1、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 是有个交角。

9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 画出合力

93、小气候 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94、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5、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 重要因素。

96、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 风、极地高压。

97、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98、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

99、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100、注意课本,地理知识脱离了课本是学不好的。

谢谢阅读,记得点赞和关注哟!

要是各位读者觉得还行的话,转发一下让更多需要的人看到好吗?谢谢了!

我是小刘老师,乐意为您答疑解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