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九年《香山县志》是这样描述香山(中山)与首都和省城广州的距离的:
距京城纬线南里数,三千四百八十三里。偏京城中线里数,东西六百四十七里。距省城纬线里数,南北一百三十三里;偏省城中线里数,东西无偏里数。
香山县志记载
就是所香山县到北京城南北距离有3483里,东西距离647里。到广州城南北133里。
计算的方式是这样描述的:“地周七万两千里,以三百六十度平分之,则每度得二百里。此法只可施诸纬度,不可施诸经度……纬度每度之距离皆相等,而经度则渐近赤道者渐宽,渐近两极者渐狭,偏度虽同而所偏之里数则随地各异……”
距离相对准确,方法先进从这一段记述可见一百年前的中国,已经有人对地球的知识有了认识,并学习了西方的地理论述。计算南北的距离时利用了纬度概念,将纬度差一度算作距离差100公里,而计算东西距离时则使用了三角函数。
我们知道地球南北极的周长是39940千米,当时认为“地周七万两千里”,即36000公里已经比较接近了,每度误差10公里多点。
最早标注经纬度的中国地图
如上述香山县到京城南北为1741.5公里,而现在中山和北京的纬度差17.4度,实际误差约有174公里多。
虽然,《香山县志》里记载的距离今天看来并不很精准,但是放在100年前这个背景下去解读,我们发现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很先进了。要知道,很多的地方志还只是沿袭古老的方法去描述距离,其中谬误难以胜数。而且清朝就曾发生过官员不懂经纬度,被俄国骗走大片土地的事情。
广东通商
这显然得益于广东的地理位置,广州拥有较长的开放通商历史,即使是在闭关锁国时期,也由此保持对外密切联系。因此,广东能得风气之先,较早的学习利用了先进地理知识,并将其记录在了地方志中。
世界之势,在于交流与共进,不能学习他国技术,而固步自封,将被时代所淘汰。
广州古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