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炉内膛特点,明代铜炉内膛特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5 05:08:22

纵观此炉造型、铸工等特征,处处彰显着由明入清的时代所属,既有晚明私款炉遗风,又有入清后的规制秀雅,不可多得。

清代铜炉内膛特点,明代铜炉内膛特点(5)

清早期 台几式炉

「乐琴书以消忧」款

直径10.2cm;高7.5cm;重1115g

成交价:RMB 2,645,000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禹贡(四)——“乾隆宸翰”宝玺暨御赏珍玩 Lot5203

传世明清宣铜炉中,历来圆者多、方者少,方者样式主要见于马槽、台几。台几炉的样式于《宣德彝器图谱》二十卷本中有载,是为仿照唐天宝局铸台几宫炉、宋定窑台几炉而铸。清宫旧藏中还可见雍正朝按图谱样式仿造的台几炉一座(参见《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页307,图157),不但署雍正本朝款,还有「世宗御赐」题签,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可见拍品并非臆造,而是有据可依,略加巧思、变体,得今日之器美神完。此炉体量不大,端正毓秀,传世罕见。窄平口,边缘微侈,缓凹颈,方折肩,长扁腹成浅斗式,底心平。器身两侧出双耳,和谐对称,平起曲收,灵动有致。四方柱形腿足承托器身,具内倾之势,乃与器身一体铸就而成。通身红皮,统一完好,殊为难得。经年累月,包浆厚润,色泽略深。星星绿锈附着,斑驳古意,妙不可言。足底露铜处,显铜色黄灿、致密,是为精铜。

清代铜炉内膛特点,明代铜炉内膛特点(6)

炉底开框,规矩之至,内铸「乐琴书以消忧」楷书款,清晰端正,铸后精修,字面滚圆,笔划细挺匀整,字风少了明款的冷峻与洒逸,多了入清后的秀美与端庄,时代风格使然。此炉的款识内容乃私家款中最为少见的诗文款,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此炉气质脱俗,文雅不凡。线条刚中见曲,洗练干脆,增一分则拙,减一分则陋,乃清早期官铸炉中清玩器之典范。虽为私款,但纵观此炉的形、色、款、质、铸工等诸多方面,官铸无疑,且极有可能为特别订制的内廷清玩佳器。旧配镂雕缠枝花卉纹覆斗形木盖,与炉形相呼应,置之其上,相得益彰。

清代铜炉内膛特点,明代铜炉内膛特点(7)

明-清 追遵秦汉媲美商周 冲耳式铜香炉

「追遵秦汉,媲美商周」减地阳文篆书錾款

长13cm;宽13cm;高7.3cm;重1107g

成交价:RMB 1,610,000

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闲居受用——翦淞阁精选文房名品 Lot5507

铜炉款识,或用年号,或用姓氏别名,或用斋室之名,俱为常见。文如闲章,旷逸可喜,实少有。(注释1)然此炉却以「追遵秦汉媲美商周」为款识,盖深以宣炉之精铸良造自负,以其品质迈今追古,堪与古代鼎彝比肩者。明张岱(1597~约1684)《陶庵梦忆》:「香炉贵适用,尤贵耐火。三代青绿,见火即败坏,哥汝窑亦如之。便用便火,莫如宣炉。」(注释2)

清代铜炉内膛特点,明代铜炉内膛特点(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