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炉内膛特点,明代铜炉内膛特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5 05:08:22

拍品式样的炉式不见于炉谱,是为入清后的新造型。传世所见者,束颈明显,多署“宣德年”长脚篆书款。唯拍品造型略显不同,且“清风对饮”的款识内容独一无二,气韵脱俗。薄唇口外侈,微束颈,斜腹缓收,底出三乳足,势外倾。炉身两侧置F状戟耳连接颈、腹,精准对称,随器身曲度而变化,尾端上翘,略显俏皮。通身雪花金皮色,内膛修磨整饬。炉底中央开方框,规矩之至,内铸“清风对饮”篆书款,款识内容乃私家款中最为少见的诗文款。字深、地深,清晰端正,笔划细挺,铸后精修,刻意追膜晚明私款炉所流行的金石风,可见授意及匠心。款识风格少了明款的冷峻与洒逸,多了入清后的秀美与端庄,是为时代使然。虽署私款,但纵观形、色、款、质、铸工诸多方面,当为官铸无疑,且极有可能为特别订制的内廷清玩之器。

清代铜炉内膛特点,明代铜炉内膛特点(17)

清早期 压经炉

「翰墨图书」四字篆书款

直径11.3cm;高7.6cm;重量:约1829克

成交价:RMB 1,207,500

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卖会

吉金——明清铜炉专场 Lot7511

著录:《金玉青烟》,页127,图27

展览: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

清代铜炉内膛特点,明代铜炉内膛特点(18)

压经炉者,又称“押经炉”,仿宋定窑瓷器之形而制,为佛教燃香诵经之用器,历朝传承。造型庄重典雅,厚口平直微敞,垂腹丰腴,两侧置圆耳,耳环上端有一角上翘,三乳足肥硕稳重,足底露铜处可见铜质之精密。内膛可见不规则的碎刀修痕。器壁自口沿至腹部渐薄,符合官铸篆书款炉工艺特征。口沿处仍可见红栗色原皮,现通体雪花金皮色,朗润光亮。

清代铜炉内膛特点,明代铜炉内膛特点(19)

底款“翰墨图书”篆书款,乃私家款中最为少见的诗文款类别。字体铸后修磨,工整有度,少了明款的冷峻洒逸,增添了几分入清后的秀美端庄。

清代铜炉内膛特点,明代铜炉内膛特点(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