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炉内膛特点,明代铜炉内膛特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5 05:08:22

清代铜炉内膛特点,明代铜炉内膛特点(13)

图1:「爇名香兮读楚辞冲天耳三足炉」

王世襄先生旧藏。

崇祯年间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谓晚明宣炉:「有北铸,嘉靖初之学道,近之施家。施不如学道远甚。……有苏铸,有南铸。苏蔡家,南甘家。甘不如蔡远甚,蔡惟鱼耳一种可方学道。」(注释5)冒襄(1611~1693)《宣炉歌注》:「嘉靖后之学道,近之施家,皆北铸。北铸间用宣铜器改铸。铜非清液,又小冶,寒俭无精采,且施不如学道多矣。南铸以蔡家胜,甘家蔡之鱼耳,可方学道。」(注释6)此炉形神兼备、张弛有度、铜骨精纯澄透,当视为北铸的宣炉精品。

清代铜炉内膛特点,明代铜炉内膛特点(14)

清康熙/雍正 戟耳深腹三足炉

「清风对饮」篆书款

口径9.8cm;高9.5cm;重1108克

成交价:RMB 2,875,000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

吉金——重要私人收藏明清铜炉 Lot5988

来源:台湾杨炳祯旧藏

展览: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

2.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馆,1997年

3.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博物馆,2015年

著录:

1.《金玉青烟——杨炳祯先生珍藏明清铜炉》,台湾历史博物馆,1996年,页130,图32

2.《馆藏牙雕暨明清铜炉特展图录》,台湾历史博物馆,1997年,页44,图74

3.《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页220,图200

清代铜炉内膛特点,明代铜炉内膛特点(15)

入清以来,三朝盛世,官方制器,历来追求精妙,盖求完美。铜炉者,形、色、款、质俱佳,标准高度统一,形成官铸炉规范。它们铸造工艺极其考究,讲求对称、精准,多为雪花金皮色,所选铜质皆为冶炼配比精确的黄铜,金黄赤亮。

清代铜炉内膛特点,明代铜炉内膛特点(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