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双侧外侧裂池(以左侧为主)高密度,大脑纵裂池密及左侧额顶部部分脑沟密度增高。
鉴别诊断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影像学表现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非常相似,而经腰穿或尸检后并无血性脑脊液表现,故需影像科医生格外注意。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继发与复苏或严重头部创伤引起的脑水肿之后,其 CT 表现脑实质弥漫性肿胀,密度减低,脑灰白质界限模糊,脑灰质结构显示不清,脑沟、脑裂狭窄,脑回增宽,脑室受压变窄,基底池、小脑幕缘、纵裂池及脑沟、裂内呈弥漫性、管线状的高密度影,呈对称分布。
男,29 岁,脓毒症致脑死亡者。颅脑 CT 平扫环池层面示双侧大脑中动脉呈明显高密度,双侧颞叶及枕叶脑实质密度明显降低,脑沟、脑裂内对称性高密度血管影。
高血压性脑出血
脑出血与 SAH 均表现为颅内高密度出血灶,但两者根据两者出血灶位置的不同亦可进行鉴别;前者主要表现在壳核、丘脑区,少数累积脑叶、小脑及脑干区;后者表现为脑池系统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患者,男,51 岁,左侧肢体麻木乏力 1 小时入院,伴口角歪斜,既往高血压病史 5 年,最高血压达 200/100 mmHg,间断口服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差,入院查体 BP 185/114 mmHg。颅脑 CT 平扫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节区高密度。
动静脉畸形
以 35 岁以下多见,出血前常有癫痫发作,血压正常,复发出血率约为 2%/年,意识障碍较重,无脑神经麻痹,较常见偏瘫,可有同向性偏盲,增强 CT 见畸形血管团,脑血管造影见 AVM。
动脉硬化
以 50 岁以上多见,出血前有高血压史,血压增高,可有复发出血,意识障碍较重,脑神经麻痹少见,偏瘫多见,可有眼底动脉硬化,CT 见脑萎缩或脑梗死,脑血管造影见脑动脉粗细不均。
肿瘤卒中
以 30~60 岁多见,出血前有颅高压和病灶症状,血压正常,复发出血少见,意识障碍较重,脑室神麻痹以颅底肿瘤常见,偏瘫常见,可有视乳头水肿,(增强)CT 见肿瘤影,脑血管造影有时可见肿瘤染色。
[1] 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第九版.
[2] 余国清, 姚声涛, 汪峰, 王小强. 影像学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中的应用进展 [J]. 医学综述,2019,25(19):3900-3906 3911.
[3] 孙晓晗. 自发性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影像特点、病因及预后分析 [D]. 山东大学,2018.
[4] 黄清海, 杨鹏飞. 中国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07):384-392.
来源:影像时间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