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正常的冲泡一款优质的白茶,泡茶时间掌握得宜的状态下,泡上十来冲并非是难题。
只能泡三冲,味道就变寡淡。
对比之下,这样的表现当然是很不耐泡!
纵观白茶的市场看,2016年份的寿眉饼,市面上并不少见。
陈了近四年的老白茶,数量不算稀少,年份不算稀罕。
所以,入手到一款年份真实的老白茶,并不算难事。
但在保障年份真实可靠,排除做旧嫌疑的前提下,要达到出色品质的白茶数量不多。
自古来,物以稀为贵。
符合“三好”(好产区,好工艺,好仓储)前提的白茶,本身数量就不多。
哪怕在新茶阶段,已经很紧俏。
当存成老白茶后,更显得稀少与珍贵。
所以,在选择一款老白茶时,不能将目光仅盯在年份上。
多加关注白茶的品质,才更重要!
一款四年陈的老白茶,既不好喝,也不耐泡。
这背后,往往是由以下四点因素造成的。
《3》
原因一,原料品质的影响。
茶青品质的好坏,是白茶的品质起点。
产区环境会直接影响白茶鲜叶的内在物质积累。
通常而言,高山出好茶。
而平地茶园出来的茶,质量往往不高。
高山茶园,综合条件有利。
海拔高,污染少,云雾多,土壤通透,空气清新,自然生态好。
方方面面有利因素相加,高山白茶的品质更有保障。
提及白茶的产区,江湖内公认的最佳产地,在于福鼎的太姥山。
太姥山高山茶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海拔高度适中,昼夜温差适宜,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拥有“海上仙山”美名的太姥山,终年多云雾缭绕,水汽充沛。
再加上,山上分布着不少松木、杂木等植被,利于水土的保持与温润小气候的维持。
至于山上的茶园土壤,更是具备典型的“上者生烂石”特色,土壤疏松多矿物质,利于茶树根系的呼吸与吸收养分。
从自然优势上看,太姥山高山茶园拥有别处无法比拟的环境。
而从人文优势而言,太姥山当地的产茶历史悠久,制茶技术成熟。
故而,根正苗红的太姥山高山茶,茶青原料品质拥有保障。
而换作是平地茶园,那么情况则不大一样。
平地茶园,并不适合茶树的生长。
海拔低,温差小,容易受汽车尾气干扰,生态环境普通,土壤通透性不高的平地茶园,难以出产高质量的茶青。
自然后期经过加工精制做出成品,精心储存过后,也难以得出优质的老茶。
本身原料不好,产区平平的白茶。
哪怕经历了真实的四年陈化,它泡出来的味道,依旧是淡寡而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