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有宏观上的长远目标,并能全神贯注地专注于当下,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
但这种状态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是奢侈的。
这些人时常会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痛苦之中,经常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事了,或者说错话了,对朋友、对领导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反复在大脑里琢磨好几遍;无论是工作上也好,学业上也罢,亦或是人际交往中,对周围的一切内心特别敏感,一旦行为表现有一丝不符合心理预期,就会归咎于是自己搞砸了事情。
无论怎么安慰自己,都走不出来,因为从客观上来说,从小到大,自己好像真的没有做过一件很有成就感,很出色的事情,表现差劲的地方远比做得好的地方多得多,这怎么可能说服自己呢?
这种状态真的令人特别颓废,特别难受。心理学上有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状态,就是“精神内耗”。
1精神内耗也叫心理内耗,指的是人的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资源的,而当心理资源不足的时候,个人就会处于内耗的状态。
通俗地讲,就是我们的能量被内心过度地消耗了,而最终的结果是出现我们常讲的“心累大于身累”。
长期的内耗往往会令人很容易疲惫,明明事情没做多少,就已经感觉身心俱疲,觉得压力大,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又或者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但还没行动就已经觉得很累了。
举个例子,比如我,有的时候,早上上班之前就已经规划好,晚上下班回来要写一篇文章,但到了下班的时候,却突然觉得特别累,躺在沙发上玩玩手机,一个晚上就这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