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安于现状,不求改变,那么这种状态并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我们却希望做出改变,成为一个行动力强、专注和自信的人,那么,这种状态,往往会成为我们实现真正改变的阻碍。
要知道,当我们越是自责,越是希望一切尽善尽美、万无一失,无法容忍任何失败的可能性,但凡想到一丝也会心惊胆战时,在实现目标的前进道路上,一切问题,无论是小问题还是大问题,都会引发我们的惶恐和焦虑。而光是克服这些沉重的负面情绪和想法,就已经令我们精疲力尽了,如何还能有其他的精力,专注于事情本身?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摆脱内耗,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心目中的自己呢?
2(1)接纳自己!
只有接纳自己,自我谅解,我们才能把精力投入到行动上,而不是跟懊恼、愧疚、后悔等情绪作斗争。
首先,当我们产生负面想法,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接受它,对它说“我知道了,晚点我再处理,现在我需要先专心做完这件事”。
并且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肯定自己,肯定自己过去的努力,即便它们没有达到预期,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重新有动力出发。我们不妨经常在内心里给自己灌输一种观念——“今天的我,已经是所有可能里最好的我了!”
说这句话并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因为,一个人的现状,并不单单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你目前所处的地位、所拥有的财富,除了个人本身的努力外,你过往的经历,他人的行为,时代的趋势等等都会对你产生重大的影响。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每当我们自我怀疑时,也不妨将这段话用上自己的身上,“我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许是因为缺乏了别人所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因此,不妨大胆地肯定自己的努力。
其次,我们还可以专门用一个笔记本,将自己的负面想法记录下来。这个建议有两个作用:一,当我们产生负面想法,及时记录,然后就不再去想,可以让我们保持专注;二,记录下来后,每天或者每周,定期地抽时间,一一检视这些想法,你会发现,过往的大多数担忧,其实大可不必,并且反思多了,我们自然就会总结出一套可以有效应对它的方法。
(2)降低内心的敏感度!
过分地在意他人的想法,是导致精神内耗的根源之一。
最近我看心理学书籍时,看到这么一段话,讲的是,人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别人而活”,第二阶段是“真正为自己而活”。
第一阶段,我们会特别在意外界的评价,父母的赞赏和批评、朋友对你的看法,其他人对你的眼光……在这个阶段,你很难做到不受外界影响,比如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大部分人会追求父辈眼中的“光鲜”的工作,虽说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当你真正选择做一份清洁工、殡仪馆工作人员等工作时,最大的阻力往往不是你自身,而是周围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