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利波基森林里的狼群
狼是“一夫一妻制”的,通常配对成功之后一生都在一起,但若有一方死亡或者消失之后,另一方会很快重新找到伴侣。狼多倾向于在下半年或者冬季的时候发情,时间持续两个星期左右,而处于发情期阶段的配对个体,会成对活动。
在以往的研究里面,人们发现独狼或者成对活动的狼,狩猎成功率要高于大型狼群,这与人们的普遍观念相反,多数人的观念里面认为,狼群的个体数量越多,狩猎起来应该越容易,但实际情况却是:
当狼单独或者成对活动时,所捕食的猎物多为体型较小的动物,狩猎成功率自然高一些,而大型狼群为了减少狩猎次数,以及满足生存所需,往往会捕食麝牛、驼鹿等大型的猎物,成功率自然较低。
成对活动的狼
狼群的形成狼的基本社会单位是家庭,通常由一对成年狼及其若干后代组成,在北美地区,狼群的平均大小为8只狼,而在欧洲,则为5-6只,成员结构为:两只成年狼(父母)、亚成年狼,及小于一岁大的幼年狼。
较大型的狼群通常由2-3个家庭组成,另外也被观察到有多个不同的狼群会暂时聚集在一起,形成超大型的狼群,目前人们观察到的已知最大狼群,由42只狼组成。
母狼及幼崽
狼幼崽自出生之后,大多数会在群里面生活10-54个月,之后就会离开,进入流浪生活,这点与狮子的生活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物种避免近亲繁殖的机制。
独狼经过一段时间的流浪之后,会找到自己的另一半,配对之后它们一起生活一起旅行,当寻找到没有被占领的栖息地时,就会将这片区域作为自己的领地进行标记,然后交配繁殖,开枝散叶,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狼群,但在某些情况下,独狼也会加入另外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狼群,而不是自己“创业”。
不过狼群多是以亲缘关系为主导的群体,它们对外来狼的容忍度很小,通常来说不会接纳外来的独狼,而是将其赶走或者直接咬死,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狼群也会接纳外来狼,比如配对狼中的一方已经死亡了,另一方就会接纳一只异性的成年狼来代替已故的成员。
当然这种情况极少,在被狼群所接纳的外来狼里面,绝大多数都为1-3岁左右的亚成年狼,并且这些亚成年狼还要表现出比较服从的态度,同时也不具备与群里其他成员争夺配偶的实力。
成年狼及亚成年狼
决定狼群规模的因素有很多,但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分别是竞争与联系、狩猎与生存,初次接触的朋友可能不太理解,我们将其一一拆解开来:
- 竞争可以理解为狼群与狼群之间的竞争,狼是领地意识极强的动物,通常来说一个狼群的领地面积要远远大于生存所需的面积,这样能够保证有充足的食物供应,但同时狼群也会避免在领地周边猎食,因为在这种地区捕猎,极有可能与邻近的狼群发生争斗。狼群的规模之所以会受到这方面的限制,主要是因为一旦狼的数量超过了合理的范围内,就会不断与周边狼群产生摩擦。
- 联系就更好理解了,前面说过狼群是以亲缘关系为主导的群体,即一个狼群中,后代数量越多,亲戚越多,那么整个狼群就越大。另外,如果两个狼群之间具备亲缘关系,那么它们合并在一起形成大型狼群的概率就越大,从而便能形成以经验最为丰富的头狼领导下的,大家族式的狼群,它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 狩猎是狼的生存手段,它又是如何影响狼群规模的呢?其实很简单,即在一定区域内,捕获生存所需的猎物所需的最小成员数量,比如狩猎一头驼鹿,最佳的数量是4只狼,而狩猎一头麝牛,则需要更多的狼。
- 生存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生存,而是指在一片区域内,野生有蹄类动物能够养活的最大狼群数量,即这里的猎物,能够支持多少只狼生活下去。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很少超大型的狼群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受人类生活影响,野生动物数量水平远远低于历史水平,无法养活超大型的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