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败后,我军被迫开启战略转移。后称为“长征”,两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党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这次尤为重要的转移,为红军保留了有生力量,最终红军建立起延安革命根据地,并且在我国北方积极抗日。在长征时期生死攸关的飞夺泸定桥一战中,有22位战士组成了夺桥小队,并且取得最终胜利。但是在胜利后他们都去了何处呢?
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失利 红军被迫长征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我军因为使用了错误的战术,导致大部队在与蒋介石所领导的国军部队进行“堡垒”对抗时,损失惨重。
湘江之战示意图
“堡垒战术”是蒋介石总结之前几次反“围剿”战争得到的结论,这种战术也确实能很好地制约红军的游击战术。只不过当时负责指挥我军的,是对中国实际战场不太了解的李德。他以苏联红军曾经的革命胜利为依据,认为我军完全可以与蒋介石的飞机大炮进行“堡垒对堡垒”。然后这样做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在这之后我军节节败退,失去了大量的革命根据地。
中央苏区遗址
湘江一战后红军更是由8.3万人锐减到3万人。面对这种局面,中央决定不能再这样被动挨打,剩余的红军已经不足以防守,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势在必行。于是红军分成多股部队开始长征。
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上,我党研究后决定取消博古和李德的领导指挥权,由*重新开始领导红军。在*的带领下,红军四渡赤水,蒋介石的军队还没搞清情况红军就已经扬长而去。之后大部队更是巧渡金沙江,蒋介石想要堵住红军,只能封锁大渡河。
当时红军行至大渡河后,计划本是划船渡河。但在仅有四艘小船的情况下,中央也陷入了两难之中。当时*算了一下红军的人数,若是真用这几艘小船渡河的话。后面就算再有一倍的红军将士也拖不住蒋介石的步伐,以这个渡河速度,蒋介石的军队就算从后方开始爬都能追到大渡河边。眼看身后的追兵将至,党中央做了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飞夺泸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