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伴随佛教的传入,使得人们相信轮回,相信逝世后有另一个世界。
所以在殡葬中,生前富贵的人,在逝世后,亲人陪葬贵重物品,想着将富贵延续下来。
而生前贫穷的人们,在逝世后,亲人为逝者烧足够的纸钱,好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过的富足。
土葬流行沿用上下几千年,符合大众想法。
所以,流传了几千年的丧葬文化还能适用于现在么?
现代土葬的具体过程为:人们在自己生前准备棺椁,寿衣和坟地;在逝世后,逝者的亲人为逝者穿上寿衣,再将逝者放入棺椁中,随后逝者亲人送行,并将棺椁送往选好的坟地。
以上述而言,在丧葬过程中,所有的做法是经过时代传承的,拥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也是人们对“入土为安”思想执念所在。
因土葬的举办而给死者家庭带来心理安慰,同时观看丧葬流程的死者的同龄人,也会得到一定的心理抚慰,晚辈对整个丧葬越重视,他们就越安心。
但在1997年,我国颁布了《丧葬管理条例》,规定实行火葬,这也是土葬转为火葬的转折点。
由于当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加快城市化建设,使得土地占用和土地分配的矛盾日趋尖锐,而火葬相对而言,符合时代节奏。
将“土葬”改为“火葬”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保护农民的耕地。
但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后,以火葬为主要殡葬方式已经在铺垫了。
1956年,151名高级官员以个人名义倡导火葬。
在20世纪八十年代,国家颁布了《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对人口多,耕地少,交通便利的地区推崇火葬方式,并特意指出,若国家职工不遵守此规定将实行处分。
尽管这样,火葬的推行并不顺利,尤其是农村地区,尤其是老年人。
但因为火葬被列入法律条例,还是有很多人选择接受了。
这也是殡葬方向的趋势。而且那时随着城镇化的改革,农村很多耕地被征用,难有土葬的埋骨之地,所以火葬逐渐被人们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