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长途旅行时,我们可以乘船、可以坐车还能坐飞机,多种多样的交通工具都是人类在对海、陆、空三个领域探索时发明的成果。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壮大,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也不断走向深入。人类知道宇宙和地球诞生的始末、陆地生物的几乎全部种类、深海动物的生活习性……
但有一个地方却是目前人类科技水平还无法触碰的领域,尽管人类在一百多年前以前就试图了解它,但直到今天都没有成功,那就是地球内部。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有人一定有过这样的疑问:地球能被挖穿吗?地下1万米是什么样的?从地表挖到最深处又能发现什么呢?
地球内部
地球的结构地球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地球以接近24小时的速度自转,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地球围着太阳公转,所以我们能够有四季变化。
同时,月球还在以27.3天的时间围绕地球旋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月亮的阴晴圆缺。那么地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地球的结构有点像鸡蛋,主要由“蛋壳”、“蛋白”和“蛋黄”三部分组成。最外面的“蛋壳”叫做地壳,虽然它是最薄的一层,但厚度也有足足40公里。中间位置的“蛋白”叫做地幔,厚度大约有2900公里,最中心的“蛋黄”就是地球的中心,也就是地核。
地球最表面的一层是地壳
有人说,我们不是还没有探索到地心深处吗?那这些厚度数据又是从何而来呢?其实这些数据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科学家发现了,而发现它们的主要契机都是因为地震。
1910年,地壳厚度被首次探测出来。一位名叫莫霍洛维奇的地震学家观测到地震波在地下50公里有折射现象发生,这说明地下40公里以后的地质结构大不相同,所以地震波才没有继续蔓延。
为了纪念这个“蛋壳”与“蛋白”的分界面被发现,人们把这一区域称为“莫霍面”。1914年,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地下2900公里以后有另一个不同的分界面。
这里是“蛋白”地幔与“蛋黄”地核的分界面,所以人们就把这一位置称之为“古登堡面”。地球被人类划分成了三层,那地球的深处究竟有什么?
地球组成层次图
地球深处地壳、地幔和地核只是一个大致分层,其实地球的结构比鸡蛋要复杂,它的各个分层像洋葱一样层层包裹地核。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层、过渡层以及内地核。我们现在脚下踩着的陆地,以及海洋底部都是大小不一的碎片组成,它们高低起伏,比如青藏高原厚65公里以上,海底的陆地厚5~10公里左右,而且分布不均。
这些碎片拼接在一起就是地壳,所有地壳的平均厚度大概是20公里。地壳由九十多种元素组成,主要成分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8种元素。
元素密集的地方就形成了矿洞。但大多数时候它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比如常见的各种岩石。通过地质学家考察地球上的岩石年龄来看,地壳并不是自地球诞生时就存在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