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豆生虫子了怎么办,饭豆生虫子怎么办呢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04:27:25

病害:1耙点病、2枯萎病、3荚枯病、4茎枯病、5黑点病、6白粉病、7疫病、8细菌斑点病、9灰星病、10锈病、11立枯病、12根腐病、13菌核病、14灰斑病、15花叶病、16胞囊线虫病、17早霜冷害等。

虫害:中国大豆虫害发生种类达100种左右,危害较大的有30余种,较严重而普遍的有10余种,1大豆蚜虫、2大豆食心虫、3豆荚螟、4豆天蛾、5造桥虫、6豆秆黑潜蝇、7跳甲、8盲蝽蟓、9象鼻虫等。

1)靶点病

饭豆生虫子了怎么办,饭豆生虫子怎么办呢(1)

饭豆生虫子了怎么办,饭豆生虫子怎么办呢(2)

大豆耙点病症状及危害

大豆耙点病主要为害叶、叶柄、茎、荚及种子。

①叶片受害症状:叶片发病初牛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浅红褐色,大小10~15mm,病斑四周多具浅黄绿色晕圈,大斑常有轮纹,造成叶片早落。

②叶柄、茎受害症状:叶柄、茎发病,病斑褐色,长条形。

③豆荚受害症状:豆荚发病,病斑圆形,稍凹陷,中间暗紫色,四周褐色,严重时豆荚上密生黑色霉状物。

饭豆生虫子了怎么办,饭豆生虫子怎么办呢(3)

病原特征:大豆耙点病病原为山扁豆生棒孢(学名: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 et Curt.) Wei),属于半知菌亚门、链孢霉目、黑霉科真菌。菌丝无色至暗褐色,分隔,直径3.75-50微米。分生孢子梗直或微弯,不分枝,中间有时有膨大的节,褐色,基部细胞较大,顶端稍膨大,大小(60-960)微米×(3.75-7.5)微米。分生孢子通常单生,棒状,直或略弯,偶有分枝,淡榄褐色。有4-19个分隔,分隔处不缢缩,有时在顶部略缢缩,将上段分割成1个小孢子,孢子大小(60-240)微米×(10-15)微米。在PDA上菌落深灰色,偶生孢子,孢子较小,45微米×(7.5-10)微米。病原在6-30℃均能发育,发病适宜温度20-25℃。该病菌的寄主范围较广,除大豆外,还可侵染豇豆、菜豆、小豆、番茄、西瓜、芝麻、辣椒、棉花、蓖麻等多种作物。

危害症状:大豆耙点病可危害大豆的叶片、叶柄、茎、荚及种子。叶上病斑呈圆形至不规则形,淡红褐色,直径10-15毫米,病斑周围具淡黄绿色晕圈,大的病斑常具清晰的轮纹。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叶片早期脱落。叶柄和茎上病斑呈点状至长条形,暗褐色。荚上病斑圆形,略凹陷,中央暗紫色,边缘褐色,病荚上生有大量的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菌源。病菌在休闲地的土壤中可存活2年以上。病菌在田间借风雨传播。多雨和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大豆耙点病的发生;晚熟品种相对易感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株上留种并进行种子消毒;选择排水良好、高燥地块种植大豆;与非寄主植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播种前深翻土地,施足底肥,保持较好的底墒,雨后须及时排水;秋收后及时清除田问的病残体,减少菌源。

2)大豆枯萎病。

是系统性侵染的整株病害,染病初期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至黄褐色萎蔫,剖开病根及茎部维管束变为褐色,后期在病株茎的基部溢出桔红色胶状物,即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

病原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瘤座孢目、瘤座孢科、镰孢属。主要寄主:豆类,危害部位:整株,传播因子:种子、土壤、病残体,检疫地位:非检疫对象。

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种子也能带菌),能在土中营长时间的腐生生活。

病菌借助灌溉水、农具、施肥等而传播,从伤口或根冠部侵入,在维管束组织的导管中繁殖,并向上扩展。病菌发育适温为27~30℃,最适pH值5.5~7.7。

发病适温为20℃以上,最适宜温度为24~28℃。在适温范围内、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发展迅速。

发病因素:

①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地下害虫、线虫多易发病。

②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③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用易感病种子易发病。

④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易发病;连阴雨过后猛然骤晴发病迅速,可引起大面积萎蔫死亡。

⑤大棚栽培的,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3)荚枯病

饭豆生虫子了怎么办,饭豆生虫子怎么办呢(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