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忧心如焚,却又不敢细问,细问只能证明她真的起了灭口之心。
所以,当务之急,也只能竭尽全力救出槿汐,只有槿汐平安了,苏培盛才不会“口不择言,胡说八道。”
甄嬛虽然聪明,但也别忘了,崔槿汐可是宫里的老油条,手里要是没有几把刷子,恐怕早就被哪位“坏了事”的小主——当成“背锅侠”给弄死了。宫中为主子背锅赴死的奴才还少吗?
2;苏培盛获救后,一个举动令甄嬛对他“不敢小觑”苏培盛也明白,自己和崔槿汐掌握着甄嬛那么大一个秘密,处境是非常危险的,自己必须持续对甄嬛“有用”才能自保。并且,还要牢牢把控住甄嬛的命脉,让甄嬛不敢昧着良心、轻举妄动。
所以,但凡宫内有一点果郡王的内部消息,苏培盛就会亲自来向“浣碧姑娘透漏”。表面的意思是,既然浣碧姑娘对果郡王有情,奴才何不成人之美,做个顺水人情呢?奴才这也是投其所好,毕竟,浣碧可是我家槿汐的好同事呢。
比如,果郡王摔下马来又高烧不退那一回,苏培盛来到永寿宫后,故意探头看了一下,见浣碧不在,才说:“吆,正好浣碧姑娘不在。否则,被她听到这个消息可要担心死了。是关于果郡王的。”
甄嬛听罢此话,立刻提高警惕,追问道:“果郡王怎么了?”
苏培盛道:“王爷昨个儿从马上摔下来了,索性无大碍,只是近日得了风寒,高烧不退,在王府里养着呢。”
甄嬛瞬间失态:“发生这么大的事,本宫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苏培盛见她失态至此,早已了然于心,却假装看不见,继续自顾自地说道:“这种事,一向都是由皇后娘娘负责打理的。没人告诉娘娘也是情理之中,娘娘如此动容,大概也是替浣碧姑娘担心吧?”
甄嬛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幸亏是苏培盛看透不说透,这一幕要是落在皇帝的眼里,自己恐怕就要遭受质疑,甚至大难临头了。
类似的事情,苏培盛做了不止一两回,也可以说,但凡是有果郡王的消息,他都会亲自跑到永寿宫来,给“浣碧姑娘”传递消息。而不是通过崔槿汐向甄嬛转告。这又是为什么呢?若由崔槿汐转达,不是更加私密便捷吗?这恰恰是苏培盛的高明之处。
第一,为了保护自己,他要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第二,他要把崔槿汐撇干净,意思是槿汐啥也不知道,这是奴才的内部消息。在宫里头,知道的秘密越多,处境也就越危险。所以,苏培盛要绕开槿汐,尽量不让她卷入是非漩涡中。
第三,苏培盛也撇清了自己,有朝一日甄嬛东窗事发,他会一口咬定,自己只以为“浣碧姑娘对果郡王有情”,却并不知道熹贵妃也与果郡王有染。并且,他从始至终都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皇上要是不信,可以去问问永寿宫里的小允子和其他的奴才们,他们都可以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