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榴莲种植基地,广西榴莲种植现状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09:08:00

木棉花 图源:flickr

在崇左德天老木棉景区里,百年树龄、胸径粗大的木棉树随处可见,景区里还保护着生于晚清的老木棉王。古往今来,除了惊艳世人的赤焰灼灼,木棉花还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流行于崇左市宁明、龙州等地的壮族花朝节,是纪念百花仙子的壮族传统民俗文化节日,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节日里,男女青年汇集在木棉树下的地方对唱山歌,在歌声中赠花定情,抛掷绣球和互赠礼物。日落时分,人们按照传统习俗,从四周把绣球向木棉树高枝抛去,木棉树上彩球累累,以求百花仙子保佑爱情永结,心地洁白。

春日美食限定

自开春起,广西的水果就不曾断过。

春天的李果,味道清酸,口感极脆,但这样单纯的吃法满足不了广西人对食物层次感的需求。广西对于美食总有独特的吃法,腌李果就是其中一种。

广西桂平榴莲种植基地,广西榴莲种植现状(5)

南宁“酸嘢” 摄影:黄利霞

腌制李果前需要用竹板把李果夹扁,夹开的果肉殷红多汁,经过细盐、白糖、白醋的腌制后,再撒上椒盐、辣椒粉等佐料,腌制好的李果酸辣脆口,满口生津。

在广西南宁,腌制的果蔬也叫“酸嘢”,“嘢”是南宁当地白话的叫法,南宁“酸嘢”就是指带有酸味的食物。由于南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终年气候湿热,于是,当地人靠吃酸品来解渴、提神、除湿气。久之,吃酸便成为了一种当地的饮食习惯。

在广西人眼里,一切水果皆可制成“酸嘢”,水果本身的酸甜再带点咸味,让我想起丰子恺曾说:“我们吃东西,凡是一味甜的,或一味咸的,往往易于吃厌。只有非甜非咸的,可以久吃不厌。”虽然他写的是瓜子,但我觉得与“酸嘢”同理。

广西桂平榴莲种植基地,广西榴莲种植现状(6)

青团 图源:flickr

此外,最能代表春天味道的美食当然还有青团,也叫“艾叶糍粑”。清明节前后,正是艾菜长得肥嫩的时候,艾叶味苦,性辛,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还有抗菌抗毒的功效。蒸熟后的青团还未能真正出笼,需趁热再刷上一层油,不仅能防止粘附,还能使表皮更光滑。油绿如玉、清香扑鼻的青团一咬下去,糯韧绵软,肥而不腻。

传统青团是以豆沙馅为主,近年来,在电商的推广下,青团成了网红食品,并在各大商店售出,口味也更丰富了。蛋黄肉松、椰香紫薯、榴莲、芒果等新潮口味不断被推出,不仅如此,有些商家还推出了鲜肉馅儿的咸口青团,满足了更多食客的需求。

但不论是哪种味道,或许萦绕在那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味道才是最香的。

春耕:开启一年的序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八桂大地春耕春备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广西贵港桂平市,百里平畴水光潋滟,碧波荡漾,农民在水田上耕耘劳作,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从地图上看,桂平市占据郁江平原和浔江平原两大平原,或许是太阳的眷顾,这里一年四季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河网纵横,田地肥沃,还是广西最大的粮食产区,有着“广西粮仓”的美名。

广西桂平榴莲种植基地,广西榴莲种植现状(7)

上林鼓鸣寨 摄影:黄云清

提起种植水稻,便不得不提及广西壮族,因为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史记》中称:“壮族是‘饭稻羹鱼’的民族。”壮族在节日、礼仪、祭祀等方面都与稻作农耕有着密切关系。

在印象中,儿时曾途经广西德保县的一个小村落,名叫“那边村”,后来才知道其名字的含义“在田边的村庄”。壮族称水田为“那”,便有了“那文化”,原来“那文化”早已刻在我心中。广西还有许多以“那”命名的地区,如那坡县、那桐镇、那垌村等,特别是在桂南、桂西地区,几乎是随处可见。

广西桂平榴莲种植基地,广西榴莲种植现状(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