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发(右)和“新玉”梨的选育者在交流
“第二种方式,品种权转让……”我在6月底7月初跟张志发(北京北方丰达种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走了一程,他在两年前以100万元和130万元的价格分别买下了“新玉”和“苏翠1号”这两个早熟梨品种的独家种苗经营权,这两年一边打知识产权的官司,一边做商业化的苗木推广。
“行不通,没有人会来买单的。”还没等我说完,徐卫东就否定道:“他买新品种花了100万元,投资还要几百万元,如果这个品种种不好,或者卖不好,风险全部他兜着……”
“如果有人出100万元买你这个品种,你舍不舍得卖?”我追问道。
神园在展示葡萄新品种(系)
前段时间我跟张志发聊过买断新品种种苗经营权的投入产出比,如果没有“非粮化”政策的影响,绝对是有价值的。而且相比一直处于市场低位的梨,葡萄新品种更能创造价值。所以我猜测徐卫东其实是不舍得卖,而不是担心别人种不好、卖不好。
“我不卖。”徐卫东的答案毫无意外,100万元他自己卖苗都不止能挣这个数。我接着问道:“如果对方加到500万元,或者1000万元,你卖不卖?”
“如果你这样问我,不要说1000万元,你加到5000万元我也不会卖的。”徐卫东说:“我现在的方式是,这个品种我授权给你种,为了保证品种不流失,我先收你30万元或50万元的押金,投产之后所产生的销售额我再收5%。这种方式对你来说,压力减少了;对我来说,预期收益也更大了。”
徐卫东向参会者介绍新品种(系)的特征
我哈哈一笑,跟徐卫东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已经非常熟知他的言谈“套路”。人生在世,怎么都绕不开“名利”二字,无论他说得多么冠冕堂皇。说白了,前面两种“套现”模式已经不符合徐卫东的期待。
“目前有没有谈成的?”我接着问道。去年我在云南的时候,也听俞才澜(金藤葡萄创始人)介绍过类似的合作方式,不过心更“黑”,要拿总销售额的30%或40%。
“在谈了,目前还没有谈成的。”徐卫东详细介绍道:“比如这个品种,我让渠道商尝过了,让消费者尝过了,他们都认可了,那我心里有底了,这个品种出来一定能大卖的;然后我再找一个愿意种这个品种的人一起来发展,他负责投资,我负责技术和标准;再找一个渠道商,由他来专销这个品种……”
神园选育的新品种(系)
“这里有几个顾虑。”我设身处地地探讨道:“比如我尝了这个品种,是觉得品质不错,但是它的栽培性状怎么样?市场前景怎么样?对我来说,都是未知数。”
“技术我来解决,市场我来测试,近3年我每年都在做市场测试。”徐卫东说:“去年9月5日,我邀请20多位经销商来神园,我拿了33个样品,让他们一个个品尝……这个品种排在前面几位,他们都是认可的。”
“但这个测试结果说明不了根本问题,对果品来讲,商品性比口感更重要。”我对这种仅对样品负责的评比形式一直不以为然,“‘阳光玫瑰’为什么有今天这个市场地位?靠的不仅是它的香脆甜,更重要的是它出色的货架期和储运性,经销商能挣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