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作物研究院》,以作物为抓手,构建中国农业新未来;以人为本,挖掘农业人的故事。
来源:中国果树 作者:王文辉
近年来,我国梨栽培面积渐趋稳定,产量增速放缓,贮藏能力不断加强。但随着苹果、柑橘、桃、葡萄等以及热带亚热带水果产量的持续增加,市场上水果总量不断上升,梨品种结构、面积和产量占比、出园价格、贮藏保鲜、销售模式、品牌培育等方面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鉴于此,有必要对近年来我国梨产、贮、销的变化情况,产业出现的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梨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动态变化提出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1. 我国梨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梨栽培面积和产量发展渐趋稳定
梨是我国原产果树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区广泛,20世纪50—60年代栽培面积和产量居我国各种水果之首。20世纪80年代以前,高峰时期梨栽培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水果的比重超过20%。改革开放以来,梨栽培面积历经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的快速扩张之后,渐趋稳定。近年来,个别地区由于产业扶贫、大田粮食作物价格低迷等因素,开始种植梨树,如云南楚雄、牟定、祥云,河北威县,山西隰县、汾西、阳泉,河南虞城,辽宁义县、锦州太和区等地,这些地区梨栽培面积有所增加;一些老产区和城市周边,如北京、昆明等地,因城市建设以及效益较低等原因面积有所减少。
2010—2017年全国梨栽培面积平均年增速-1.47%,产量平均年增速1.36%。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8)统计,2017年梨栽培面积92.10万hm2,占全国水果总面积的8.3%,产量1641.0万t,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9.7%,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2/3左右(表1)。我国是梨消费大国,当前,世界人均鲜梨占有量3.2kg,我国为12.0kg。从省份看,新疆和河北人均鲜梨占有量是世界的15~16倍,陕西、辽宁、山西、安徽、云南、河南等省均超过全国平均数(表2),之后为四川、山东、江苏、重庆等省市,这些地区也是梨果主要输出产区。北方和南方人均鲜梨占有量分别为17.5、6.0kg,南方梨果贮藏极少,成为北方梨果的重要消费市场。
表1 2017年全国各省市区梨栽培面积及2016年第3次农业普查数据修正变化情况
省市区
面积/万hm2
2016年
2017年
修订前
修订后
变化幅度/%
河北
19.80
12.15
-38.6
12.20
辽宁
10.07
9.95
-1.3
9.33
四川
7.83
6.87
-12.3
6.79
云南
5.75
6.59
14.7
6.44
新疆
7.39
6.31
-14.6
6.28
河南
5.46
5.48
0.4
5.55
陕西
4.77
4.58
-4.0
4.62
贵州
5.65
4.25
-24.7
4.19
安徽
3.81
4.01
5.2
4.07
山西
3.74
3.85
3.0
3.97
江苏
3.91
3.91
0.0
3.84
山东
4.57
3.44
-24.7
3.43
湖南
3.59
3.32
-7.7
3.36
江西
2.45
2.45
0.0
2.45
湖北
3.67
2.16
-41.2
2.29
重庆
3.67
2.35
-36.0
2.29
浙江
2.26
2.26
0.0
2.22
广西
2.17
2.17
0.0
2.19
甘肃
3.57
1.76
-50.6
1.77
福建
2.19
1.36
-37.8
1.37
广东
0.89
0.81
-9.0
0.83
北京
0.78
0.78
0.0
0.67
内蒙古
0.67
0.69
2.5
0.61
天津
0.51
0.51
0.0
0.51
吉林
1.23
0.45
-63.9
0.44
黑龙江
0.39
0.27
-29.4
0.27
其他
0.50
0.18
-63.6
0.14
全国总计
111.29
92.91
-16.5
92.10
表2 2017年全国各省市区梨产量及2016年第3次农业普查数据修正变化情况
省市区
产量/万t
人均
占有量
/kg
2016年
2017年
修订前
修订后
变化幅度/%
河北
499.2
332.5
-33.4
342.4
46.1
安徽
114.2
120.2
5.2
124.2
20.2
新疆
128.0
112.0
-12.5
123.1
52.2
河南
117.5
118.3
0.7
121.8
12.9
辽宁
121.0
120.9
-0.1
116.2
26.5
陕西
104.2
100.1
-3.9
105.2
27.7
山东
133.9
104.2
-22.2
103.7
10.5
四川
99.7
92.8
-6.8
91.7
11.2
山西
79.1
84.2
6.4
86.7
23.7
江苏
75.8
75.8
0.0
78.0
9.8
云南
52.6
60.3
14.7
63.6
13.4
浙江
38.7
38.7
0.0
38.9
7.0
湖北
47.4
38.8
-18.2
37.5
6.4
广西
34.0
34.0
0.0
35.9
7.5
贵州
32.1
24.2
-24.7
28.0
7.9
重庆
41.1
26.3
-36.0
26.8
8.9
甘肃
40.4
20.0
-50.6
21.0
8.1
江西
16.2
16.2
0.0
16.8
3.7
福建
24.1
16.1
-33.1
16.7
4.3
湖南
18.3
17.1
-6.7
16.6
2.5
广东
10.9
9.7
-10.7
10.4
1.0
北京
10.1
10.1
0.0
9.1
4.2
内蒙古
6.5
7.8
20.7
7.9
3.1
天津
4.0
4.0
0.0
6.4
4.1
吉林
12.6
3.8
-69.5
3.9
1.4
黑龙江
3.3
3.7
11.3
3.7
1.0
其他
5.5
4.4
-19.9
4.9
总计
1870.4
1596.3
-14.7
1641.0
12.0
据我国第3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及主产省市区梨栽培面积和产量有较大幅度修正,修正后全国梨栽培面积和产量较修正前分别减少18.38万hm2和274.1万t,分别降低了16.5%和14.7%(表1、表2)。各省市区总体上降多增少,除云南、安徽、山西、内蒙古、河南等省市区栽培面积和产量有小幅增加,浙江、江苏、江西、北京、天津和广西没有变化外,其余各省市区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降幅较大的有吉林、甘肃、湖北、河北、重庆、福建、山东、贵州、新疆、四川等省市区。
产量方面,河北调减166.7万t,山东、甘肃、新疆、重庆、湖北、福建、贵州等省调减7.9万~29.7万t。面积方面,河北调减7.65万hm2,甘肃、湖北、贵州、重庆、山东、新疆、四川、福建、吉林等省调减0.79万~1.81万hm2。数据的修正也说明了国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格局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
产区分布广泛,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
除海南、香港和澳门外,其余各省市区均有规模栽培,但主产省份相对集中。按2017年产量计,河北占20.9%,安徽、河南、陕西、山西4个省总计占31.4%,新疆、辽宁、山东、四川、云南分别占7.5%、7.1%、6.3%、5.6%、3.9%,上述10个省市区产量占全国的82.7%。黄河流域(包括黄泛区)及其以北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安徽、江苏及河南等北方17个省市区2017年梨产量1255.0万t,占总产量的76.5%;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云南、贵州、四川、成都、浙江、福建、上海、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及广西等南方12个省市区产量386.0万t,占总产量的23.5%。
梨生产和贮藏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梨栽培面积接近或超过1.33万hm2的县市区有:河北赵县、辛集、泊头、晋州、魏县,辽宁绥中、海城,安徽砀山,陕西蒲城,河南宁陵,山西隰县,新疆库尔勒、阿克苏等县市区;栽培面积超过0.67万hm2的县市区有:河北深州、宁晋、藁城、威县等,辽宁鞍山千山区、北镇、建昌、黑山等,山东阳信,山西祁县,江苏丰县,四川汉源、苍溪,湖北老河口,福建建宁,甘肃武威凉州区,新疆兵团农一、二师等县市区;栽培面积0.13万~0.67万hm2的县市区约有100个。一些栽培面积较大的县市区形成了贮藏企业集群。
栽培品种众多,品种结构不断变化,优质和早熟品种增加
我国梨栽培区域广泛,土质、气候条件各地不同,品种必然众多。初步统计,目前有一定商业栽培规模的品种在90个以上,分属于砂梨、白梨、秋子梨、新疆梨、西洋梨等5大种内以及种间杂交选育的新品种。传统品种大多为中、晚熟品种,如砀山酥、雪花、库尔勒香梨、鸭梨、茌梨、南果、安梨、花盖等,早熟品种占比一直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