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
这是小学课本寓言上的一句话,讲的是有个人种葫芦,葫芦叶子上有蚜虫,把叶子都快吃光了。但种葫芦的人根本不在乎叶子上的蚜虫,他认为他要的是葫芦,而不是叶子,没有叶子又有什么关系?
当然,在课本的寓言中,他的做法是错误的,是反面教材。从生物学上讲,果树的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来为果树贮存养料。没有了叶子,果树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可能导致树体死亡。寓言中的葫芦死了,也是个客观规律。
但是,在我们实际的果树生产中,有些果农故意给果树摘叶也不是什么大新闻了。比如,在苹果摘袋后,为了更好的给苹果上色,会摘掉很多苹果树的叶子。在一些有关果树的学术理论上,对这种摘叶的行为,是持反对意见的。其认为,给果树摘叶会导致果树当年贮藏的营养被耗尽,没有了营养的贮藏,第二年果园很容易导致坐果率低、产量严重下降。在苹果摘袋后的秋季,不应该摘叶,更应该保叶,留更多的叶子。
在苹果的摘叶中,理论和实际情况产生了对立。理论反对摘叶,而实际生产中则有很多果农是摘叶的拥护者,他们认为摘叶并没有影响果园的产量。
除了苹果摘叶能更好的给苹果上色外,大棚大樱桃在转色期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摘叶来降低大樱桃的裂果率。原理是,摘叶可以降低叶片的蒸腾作用,从而降低大棚内的湿度。我们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是报道大樱桃裂果与湿度的关系的文章,一些有关大樱桃裂果的具体分析,大家也可以看看该文章《》
回到摘叶问题上来——摘叶到底好不好?
这个问题实际上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这跟果园生草一样,果园生草到底好不好?有它一定的好处,但如果选择的草种不当,那对果园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比如,很多果农反应,果园生草了,结果草长得过密过高,整个果园都没法进行劳作了,费事费力,还不讨好。还有果农反应,果园生草后,果园生态是回来了,小动物也多了,但时不时的果园草丛里冒出一条蛇来,也够吓人的。
果园“生草”是两个字,看起来就是种草,但实际上配套的管理和技术没有那么简单。
摘叶也是如此。
给果树摘叶也不是乱摘。秋季摘叶导致了果树营养损耗,这损耗的营养怎么办?那就肯定要补回来。以往果树不让秋季摘叶,怕的是营养损耗后,第二年果树营养跟不上,产量降低。
如今,秋季摘叶后,第二年的水肥供应就要充足,用人工施肥的方式来将损耗的营养给补回来。实际生产中,大多数果农也都是这样做的。摘叶没有发生产量降低,也是由于如今果树生产中,大家追肥都比较凶,果树一般是不会缺营养的。
最后,你对果树摘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