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岭之东崖,俗称天柱关,由高低错落的56个山峰组成。大者,峰顶可跑马,小者状如笔尖耸立,有“驼鸟峰”、“一柱擎天峰”、“姊妹峰”、“天官赐福峰”、“龙泉宝剑峰”、“莲花峰”、“仙女峰”等等,巍峨峥嵘。山南部千仞峭壁,如一石削成,“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北部巍岩相迭,青莲秀出,群峰连绵。仰瞰之间,怪石嶙峋,浓绿浅翠,流泉飞瀑。晴日,千奇百怪的峰岩,青中带紫,近看山形勾勒分明,远眺如画中写意,朦胧如幻。
王莽岭壮观之处,莫过于日出。每逢晴日,峰峦沉浸在鱼鳞般茫茫云海中,从灰蒙蒙至五色染云至金鳞闪耀,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时间霞光万道,群山尽染,其磅礴辉煌之势,一如泰顶。王莽岭的山脚下,坐落着美丽的锡崖沟,因传说仙人道士曾在这里冶锡炼丹而得名。在锡崖沟的周围,有四大山系,东有马东岭,西有桦山,南有青峰围,北有王莽岭,“四山夹隙之地名曰锡崖沟。因地形险要,无行路之便,沟人多自给自足,自生自灭,偶有壮侠之士舍命出入。”
3、历山 AAAA级景区
历山位于山西省南部垣曲县、翼城县、阳城县、沁水县交界处。面积2.48万公顷,是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海拔2321.8米的历山主峰舜王坪,为山西南部第一高峰,山西省四大自然景观旅游热点地区之一。历山有华北“绿肺”之称。相传舜王当年耕治此山时,曾编制了黄河流域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七十二候》,故后人称此山为历山。《嘉庆重修一统志》载:“历山在翼城县东南七十里,相传舜耕于此,上有舜王坪。西北属翼城县,西南属绛州垣曲县,东属泽州府阳城、沁水二县,为四县之交。”
舜王坪
舜王坪为历山第一高峰,海拔2358米,位于垣曲、沁水、翼城三县交界处的历山自然保护区内,是历山风景区的主景区。因“舜耕历山”于此而得名。坪顶拥有5000余亩亚高山草甸,其南边悬崖峭壁下,为2.3万亩的历山原始森林。主要景点有舜耕历山遗迹、舜王庙、舜王犁沟、南天门、斩龙台、沽漯汤坡等30余处。有诗曰:“古帝躬耕处,千秋迹已迷。举头高山近,极目乱峰低。花开闻幽径,泉水过远溪。黄河遥入望,天际一红霓。”舜,名重华,史称虞舜,炎黄联盟的首领,为中华民族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史记》记载:“舜生于蒲阪(今永济市),渔于获泽(今阳城县),耕于历山。”
皇姑幔
皇姑幔位于垣曲县历山镇国家级历山自然保护区内。包含丰富的原始森林资源和众多奇峰、秀瀑、幽谷、怪树等自然景观。主峰皇姑幔,海拔2134米,为历山第二高峰,相传是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生活起居的地方,因时常云雾迷漫、形若幔帐而得名。沿舜王当年奔赴历山舜王坪的曾经之道——钥匙沟循路而上可登上幔顶,北望舜王坪,西俯七十二混沟(原始森林),南观锯齿崇山32个雄伟山峰,东望云蒙山。
白云洞
景区包含白云洞、七星潭洞、小天潭等溶洞。洞内已开发游程千米。代表景观有童子迎宾、神龟探海、玲珑宝塔、江南小景、石莲花、猴子送客等。白云洞内的穴球是国内发现最大的穴球。
历山下川
被列入《中国大辞典》的下川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经碳14测定距今二万四千年至一万六千年。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后一阶段以细石器为主要特征的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以历山下川为核心,纵横二三十公里的山岳地带,面积4.8万公顷,以下川富裕河东岸地层保存最完整。经科学家测定距今1.6——2.3万年。下川文化遗址的细石器,代表了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为细石器工艺传统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主要的科学依据和资料。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下川人将复制一批古人类的生活,生产场所,古人类出土文物展览,建历山博物馆、动植物繁殖场,供游人观赏和游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