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工信部向中国移动、电信、联通、广电四家运营商发放5G商用牌照以来,转眼间,5G商用已来到了第三个年头。
与4G相比,5G的渗透速度并没有我们期待的那么快。据三大运营商的最新数据,截至8月底,5G套餐用户累计达9.78亿,渗透率约为58.3%。
5G不止比4G多了“一个G”大家都知道,作为4G的“接班人”,5G自然被寄予厚望。从13年成立IMT-2020(5G)推进组到2019年5G的正式商用,历时6年,5G才正式与大家见面。
既然是4G的升级,5G的峰值速率可达10-20Gbit/s,相当于4G的10倍,直观体验就是网速更快了,看更高画质的视频不卡顿了。
而1ms的超低时延为远程遥控、无人驾驶等场景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相比于4G大约2000-10000台设备/平方公里的连接数密度,5G每平方公里的连接数密度可达100万个,意味着5G网络的覆盖区域可以实现更多“物”的连接。
也就是说有了5G广连接的加持,不仅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智能家居,5G在另一层面上打通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升级融合,加速了“5G 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
基于5G更高速率、更低时延、广泛连接的先天特性,5G注定要在无人驾驶、全连接工厂等领域率先“发光发热”。
而我们所期待的面向C端的“现象级”应用似乎还没什么消息,因此除了上网速度更快的体验外,我们目前对5G的感知不太大主要还是“现象级”应用还未面世导致的。
但我们并不能因为对5G的感知不强而说5G的作用不大,毕竟,它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正奋力奔跑呢。
5G率先在工厂等场景应用“发光发热”相比于三大运营商在5G时代琢磨推行的5G消息、5G新通话等,依托于智能手机设备的5G应用,目前看来并未激起多大水花。而在其他智能制造领域,总是少不了5G的“身影”。
比如借助5G技术支撑的智慧城市、数字乡村,还有听起来有点“黑科技”味道的5G全连接工厂,这些都是5G打的“底座”。
随着5G网络的覆盖普及,运营商所提倡的5G赋能千行百业正陆续落地,以5G全连接工厂为例,15秒下线一台洗衣机、每80秒就有一个集装箱出厂,这样的速度是4G无法企及的。
针对5G赋能工厂车间,工信部也于近日印发了《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标志着“5G 工业互联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5G全连接工厂实现了信息采集、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的全链条互联互通,省去了车间里复杂交错的管线,以各个点位的5G终端设备推动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等生产线条的全面互联,用5G给工厂装上“智慧中枢”。
因此,凭借5G高可靠、广连接的特点,5G在工业制造领域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相比于4G时代下产生的抖音、快手等现象级短视频应用,在5G商用三年之际,面向To C市场的VR/AR等设备并未获得市场的大规模认可,这也是对比4G,我们对于5G的“升级”并无多大感知的原因之一。
不过,对于迟迟未面世的5G现象级应用,也不必过于纠结,因为在3G、4G时代诞生的现象级应用,基本上都有一段5、6年的适应期,才迎来了爆发式用户的增长,淘汰掉“落伍”的APP,取得“现象级应用”的好成绩。
加上5G在To B市场的大规模落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5G 互联网”项目达3100个,在十大重点行业形成20个典型应用场景。
从5G赋能未来出发,5G只是率先在它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我们也应理性看待5G现象级应用的诞生,对我们所期待的依托于智能手机的5G应用留存想象空间,你所期待的5G现象级应用是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