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高位池养殖技术,室内高密度养殖罗氏沼虾技术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02:17:14

罗氏沼虾高位池养殖技术,室内高密度养殖罗氏沼虾技术(1)

近几年来,由于南美白对虾暴发性疾病流行、养殖环境恶化、养殖南美白对虾品种种质退化、极端天气频繁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成活率、养殖成功率和单茬亩产量均大幅度下降,虾农为此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虾农积极探寻新养殖模式,通过降低养殖密度、套养其他经济品种(罗非鱼、罗氏沼虾等)以及小面积高位池精养等方法提高养殖成功率,以降低养殖风险。其中小面积高位池养殖南美白对虾具有产量高、效益高、见效快等特点。

1 养殖方法

1.1 池塘准备

养殖池塘均为小面积地膜高位池,以每口塘2000m2,池深 2m为例。小面积地膜高位池池底是锅底式池底(也叫锅底状),在池底中央配套建有排污管道口,养殖期间采用池底中央排水排污法。高位池均采用池底微孔增氧和水面叶轮式水车增氧相结合的联合增氧方式,每口池塘除了配备 5 台 1.5k W 叶轮式增氧机外,养殖池还要配备罗茨鼓风机,用于给底部增氧系统供气,其中每口养殖池塘底部放置 20 个直径 100cm 纳米曝气盘。底部增氧用于增加池塘中下层氧含量,水面叶轮式增氧机可使池水面形成环流,促使残饵、对虾排泄物集中于池中排污口区域,以利排污。每口养殖池配套有 1 口 1700m2水质处理蓄水池塘,蓄水池配备一台 1.5k W 叶轮式增氧机。养殖用水为地下井淡水和池塘附近海区海水,并自备 2 台 12k W 发电机以便停电应急备用。

1.2 清塘和消毒

1.2.1 清塘

上一茬虾收获后清塘。用高压水枪冲洗小面积地膜高位池四周及池底,冲洗干净后再曝晒 5d。

1.2.2 消毒

清塘消毒是用消毒药物*死池塘病毒细菌、消除杂鱼杂虾等非养殖对象的过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全、高效、低毒的药物。放苗前 20d,用 0.4ppm 二溴海因对池塘底部和四周进行彻底消毒。在做好养殖池消毒的同时,也用 20ppm 二氧化氯对蓄水池进行清理消毒处理,然后一次性将池水抽满,经充分消毒曝气后备用。

1.3 进水与水处理

为了避免水源带来污染和病源,小面积地膜高位池采用如下途径:

1.3.1 进水

地下井淡水和海水采用沙滤,即在海边沙滩上埋藏过滤管抽取过滤水,但如果没有沙滤井的条件,直接抽取海水也可。

1.3.2 水质处理蓄水池

养殖用水经沉淀、曝晒活化、消毒、增氧机增氧曝气后,用筛绢网过滤(前期网目 80 目~100 目,中后期 20 目~40 目)进入虾塘。

1.3.3 消毒药物

用 0.3ppm 二溴海因和 30kg/667m2生石灰消毒用水。

1.4 肥水

“肥水”又俗称“养水”,目的在于培养浮游动植物,构建优良藻相和菌相,形成良好水色和适合透明度,给虾苗下池以后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供单细胞藻类、浮游动物、有益细菌等基础饵料生物,促进对虾健康生长,提高对虾成活率。

池塘首次进水 150cm,用 0.3ppm 二溴海因消毒水体。选择晴好天气,首次施用氨基酸培藻素 1kg/667m2、肥水膏1kg/667m2和光合细菌 5ppm,隔 2d~3d 再施入氨基酸培藻素 0.5kg/667m2和0.5kg/667m2肥水膏作为追肥,经过 7d~10d 培养,池水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达 30cm~40cm,p H7.8~8.8,用虾苗试水确认毒性消失后可考虑放苗。

1.5 苗种放养

1.5.1 放养时间

第一茬养殖在 3 月底或 4 月上旬,水温稳定在 20℃以上投苗较稳妥;第二茬养殖在 7 月下旬或 8 月初放苗。放苗前 1d~2d 要先试水。

1.5.2 苗种选择

苗种选择经检测无携带病毒的 SPF 一代苗,苗种体色正常、规格整齐、活力好、胃肠饱满、排粪正常、无肠炎症状。

1.5.3 放养密度

南美白对虾放苗密度为 18 万尾/667m2。若在养殖过程中每 667m2套养经过标粗体长 3cm~4cm 的罗非鱼 30 尾效果更佳。

1.5.4 放养顺序

先在池水盐度为 10 度左右放养南美白对虾,放苗 10d 后逐渐添加淡水,同时注意施肥稳定水质,待虾苗体长达 3㎝(大约投放虾苗 15d~20d)后再放养罗非鱼。

1.5.5 注意事项

放养虾苗时,供苗的培育场在出苗前将水质理化指标调节至与养殖池塘水质相一致,放苗时温差不能超过 3℃、盐度差不能超过 3‰、p H 差不能超过 0.5,若盐度差过大,则虾苗要淡化,池塘养殖水体盐度在 7 度以下时才适宜放罗非鱼。运输虾苗应选在晚间进行,放苗时间最好为 20:00 时至翌日 6:00。经长途运输到达池塘的虾苗,要将运苗袋放进池塘水体漂浮20min 左右,待运苗袋内外水温基本一致时才解开袋口,并逐渐加入池水,待 10s后才慢慢将苗种倒入池塘中。同一养殖池内最好用同一批孵化培育的虾苗,且一次放足。放苗地点在池塘上风口的深水处,避免在浅水处、闸门附近处放苗及迎风放苗。放苗后应留出 100 尾虾苗在池塘中的一个小网箱暂养 7d,计算其成活率,并以此作为饲料投喂量计算依据以及确定是否需要补苗。

1.6 科学投喂

虾苗入池后 3d 内不投喂饲料,利用虾池内培育的天然生物饵料。3d 后开始投喂饲料,选用优质配合饲料,采用科学投饵方法,放苗后的 3d~10d 内,日投喂 2 次,时间为 6:30、17:30;10d~30d,日投喂 3 次,时间为 6:30、11:30、17:30;30d~50d,日投喂 4 次,时间为 6:30、11:30、17:30、21:00;50d 后,日投喂 5~6 次;即白天每隔 2h~3h 投喂 1 次,晚上投喂 1 次。放养后的第一个月,投喂时尽量做到全池均匀投撒(但池底中央有排污口不投撒饲料),养殖中、后期投饵应沿虾池四周均匀投喂。一般在体重达到10g 以前,投饵量占体重的 6.5%;体重10g~15g,投饵量占体重 4.6%;体重大于20g,投饵量占体重的 3.5%即可。并根据虾的脱壳、健康状况以及底质、水质、水温、气候情况等作适当调整,做到合理投饵和腐败变质饲料不投,以免投饵过量污染水质。一般早晨、傍晚较多投,中午、上夜较少投;天气好、水质好、有新鲜水加入时适当加料投喂,水质差、阴雨天、台风天、寒冷天少投喂;蜕皮时少投喂,硬壳时多投喂;有残饵时少投喂甚至不投喂;发病时少投喂。每口池塘放置 3 个缯网观察对虾摄食情况,每次投完料时在缯网放置一定量的饲料,其数量为该次投料总量的 1%~2%,检查缯网一般遵守这样的原则:前期(30d 以内)投喂 1.5h 后检查,中期(30d~50d)投喂 1.0h 后检查,后期(50d 至收获)投喂 0.8h 后检查,吃完缯网内饲料多维持原量投或适当增加投喂量,余料则减料且下餐不投。同时,视对虾生长状况和季节变化,在对虾放苗20d 后,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 C、活菌、中草药、大蒜素、免疫蛋白、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

1.7 增氧措施

放苗以后的 20d 内,每天每口池塘开启 3 台叶轮式增氧机,除了每次投喂饲料停机 1h 外,基本上剩余时间都开增氧机增氧。养殖 20d 后启动池塘里所有增氧机(包括 5 台叶轮式增氧机和底部增氧机),但投料时关掉叶轮式增氧机,只开底部微孔增氧机,投料结束后又加开叶轮式增氧机,整个养殖过程确保养殖水体溶氧 5mg/l以上。

1.8 水质调控

在养殖过程中,当水体透明度大于40cm 时,则应及时追肥(一般5d 左右追肥 1 次),每次用生物肥混合 EM 菌,加水搅拌全池泼洒,以少量多次的原则,逐渐调至透明度 30cm~40cm,维持稳定良好的藻相水体;养殖中后期的水质管理重点是控制水体的微生态平衡,适时使用微生物制剂、水质和底质改良制剂等,对改善与稳定水质有明显作用。养殖过程中,每隔7d~15d 使用 1 次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池中微生物生态平衡。在施用制剂时,做到将光合细菌、EM 菌、芽孢杆菌轮流交替使用。使用前后 3d~5d 不使用消毒剂。放苗后一个月开始,每隔 7d~10d 使用 1 次底质改良剂,并根据当日的气候情况,选择活菌或物理改良剂。养殖池前中期根据水质状况和池中虾粪、残饵等沉积污物多少逐步开始定期排污和少量换水,养殖中后期每天适当增大换水量和排污量。水交换的原则:一次添(换)水量约为养殖池塘总水量的 5%~15%,保持养殖水环境的相对稳定。一般养殖 20d 后,开始隔天排污 1 次,在投完料检查缯网后打开虾池底中央排污管道口控制阀门,待污物排走便停止排污(但如果想多排一点虾池底层水也可以延长排污时间)。每次排污时间大约 30min (以观察排出污物污水变化状况为准,一般当排出塘外污物由开始乌黑浑浊泥浆水逐渐变为清澈且污物含量极少时即可关排污口控制阀门),排出虾粪经收集晒干后送给村民种木薯。放苗 40d 后,由于投料大量增加,池塘中虾粪等污物明显增多,每天至少排污 2 次,每次为 1h~2h (以观察排出的污物污水变化状况为准)。排水和排污后要及时添加新水保持水位。台风暴雨后藻类死亡,水色变淡变白。可用温和性的聚维酮碘消毒池水,药效消失后,抓紧时间施培藻素、肥水素和 EM菌,使水中浮游植物繁殖起来,变为正常淡绿或黄褐色的良好水色。水质及对虾正常情况下不施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以免水体失去生态平衡。当观察到对虾脱壳时应全池泼洒活力钙,补充池水钙含量。

1.9 病害预防

要坚持每天早、中、晚、午夜 4 次巡塘,做到“三观察”:一是观察虾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二是观察虾吃食情况,看有无剩饵,以此确定次日投喂量;三是观察水质情况,看水的颜色和透明度变化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每隔 10 天进行 1 次生物学测定,以掌握虾体长变化、生长速度、胃饱满度、数量、蜕皮、病害等情况。经常检查堤坝是否安全,有无塌方、渗漏折裂等现象;闸门是否漏水,闸网是否破烂;每天注意天气和潮汐变化,以便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建立并记录好养殖日志,为分析养殖效果、监控虾安全质量、总结生产经验等提供数据或依据,有效地促进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 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稳定养殖池水色,切忌大排大放。定期施放水质调节剂如熟石灰、沸石粉或白云石粉,吸附有害物质,调节和稳定池水 PH 值,补充微量元素。适当在饲料中增添加 1%~2%的维生素、活菌、免疫多糖、免疫蛋白、大蒜素、中草药等,以增强对虾体质和抗病能力。根据养殖实际情况(如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突变前),提前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不定期泼洒维生素 C,防止对虾产生应激反应。与此同时,严格按照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程把养殖全过程中每一环节工作做到精益求精,细心操作、细心检查,不出差错。两茬养殖均没有发生病害。

2 小结

(1)小面积高位池高密度养虾是改“大塘(3000m2~7000m2)养殖”为“小塘(1000m2~2000m2)养殖”,依靠科技变“粗放型”养殖为“集约化”精细养殖,配套有完善的排灌、排污设施和增氧设备,是近几年探索出来具有操作方便、可控性强等特点的一条成功养虾之路,也是广大虾农科学致富的好途经之一。

(2)初次从事小面积高位池对虾养殖,养殖密度要适当降低一些,以 8 万尾/667m2~12 万尾 /667m2为宜,有一定经验的,可以提高到 12 万尾 /667m2~20 万尾/667m2,经验丰富、技术娴熟者,可尝试更高密度养殖,但放养密度最好不超过 30万尾 /667m2。

(3)养殖选址要确保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塘应尽量设计为正方形或圆形,方形池池角呈圆弧状,圆弧半径为 3m~4m。池底锅底状,中央设排污(水)口。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