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个老人过世了。
他的一对儿女,却跑去法院打官司。
原因是丧偶多年的父亲,竟在遗嘱里写着要把过半的遗产都给保姆,甚至还分出10%给宠物狗。
而对两个孩子,不留分毫。
儿女愤怒不已,诉至法院。
但当法官当庭宣读老人遗嘱时,他们哑口无言。
“他俩都没有尽孝道,我也没享受过抚养他们成年后应得的尊严和孝顺,财产他们没有份额。”
最终,法院判定遗嘱有效。
这不是什么段子,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一个老人,膝下有儿有女,却宁愿把毕生积蓄给一个外人和一条狗。
听起来不可思议。
但最近我看到几位遗嘱公证员的访谈,才知道在他们的职业生涯里,类似“怪事”不在少数。
多少老人,趁着神志清醒时跑来求助,想要立遗嘱,把自己和财产托付给陌生人。
而这一个个案例背后,折射的都是一场场人到晚年的家庭悲欢剧。
电视剧总有这样的情节:
某位大人物去世,律师召集亲属宣读遗嘱。
那模样,好像只有家财万贯的人才有遗产分配的烦恼。
但遗嘱公证员坦言,人到晚年,不管有好几套房子,还是只有1套房子,如何安顿自己的财产,都是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
普通人没有私人律师,便选择求助于公证处这样的机构。
遗嘱公证员,常年都在与想“安排后事”的老人打交道。
在中国,85%的死者遗产继承事务都是由公证员处理的。
来源:网络
当一位老人走进公证处,录音、录像、手写遗嘱、留存指纹、回答询问、公证员公证......
一套流程下来,顺利的话,不过20分钟。
而老人们一生的财富和羁绊,也就在这几十分钟里被转化成3个问题:
毕生积蓄有多少?
名下房产有几套?
打算留给谁?
子承父业,天经地义吗?
但一位从业30年的遗嘱公证员却说,像那位北京老人一样,财产不留一分给子女的,他见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