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衙门简介,刘墉追案中的十三衙门代表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05:41:33

十三衙门简介,刘墉追案中的十三衙门代表什么(1)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宦官是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由于他们与皇帝亲密的原因,曾经在东汉、晚唐、明三朝权倾朝野,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权中扮演了十分的重要角色。清朝入关之前并未使用宦官,也没有相关宦官制度。满族贵族使用的内侍杂役主要由包衣(即家奴)承担,他们有其特有的包衣制度。

鉴于明朝宦官专权祸乱弊政,满清统治者吸取经验力求避免重蹈覆辙,因此清初在承袭明制的基础上扬弃改造创新,将原有的由两黄旗为主包衣扩大到上三旗,由内务府统一管辖。但是由于清初内务府机构比较简单,不能满足已经接受了中原高度封建文化和封建礼仪的清皇帝的需要。加之当时的政权统治并不稳定,为了巩固其统治,清统治者积极拉拢关内汉族地主,收罗故明官吏,这其中也包括了明亡后流散在外的宦官。

因此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在宦官吴良辅等建议下清廷建立专门的宦官机构——十三衙门,与此同时裁撤了内务府。十三衙门乃仿明朝体例二十四衙门而设。其下即:司礼监、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宣徽院)、尚衣监、尚善监、尚宝监(尚宝司)、司射监、尚方监(尚方院)、惜薪司、钟鼓司(礼仪监、礼仪院)、兵杖局、织染局(经局)。清初十三衙门的设置,标志着清代宦官制度的正式建立。

十三衙门简介,刘墉追案中的十三衙门代表什么(2)

十三衙门建立后,权势越来越大,宦官干政时有发生,这引起了满族统治者的不满,顺治帝在临终罪已遗诏中有所表现:“祖宗创业,未曾任用中官,且明朝亡国,亦因委用宦寺,朕明知其弊,不以为戒,设立内十三街门,委用任使,与明无异,以致营私作弊,更逾往时,是朕之罪一也”。康熙继位后废顺治十五年內监吴良辅纳贿事件,成为十三衙门这一宦官机构撤销的借口和导火索。顺治十八裁撤十三衙门后,清政府恢复祖宗旧制,并裁去全部宦官,重新设立内务府作为专管皇室事务的机构。可以设想,如果十三衙门后来不被撤销,则清代宦官之祸是很难避免的。尽管它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在内务府的整个演变过程中却仍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清代封建政权建立的新的内务管理机构提供了一个雏形,同时,也奠定了清代宦官政策基础。

十三衙门简介,刘墉追案中的十三衙门代表什么(3)

华 兴 春 秋

十三衙门简介,刘墉追案中的十三衙门代表什么(4)

十三衙门简介,刘墉追案中的十三衙门代表什么(5)

小编 :闫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