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海军“马布尔黑德”号轻巡洋舰,属于奥马哈级,该舰因轮机故障缺席了巴厘巴板海战。
然而,美军舰队出航后一路不顺,1月21日傍晚在通过萨佩海峡时“博伊西”号撞上海图未标出的暗礁,舰底受损,被迫退出战斗,因为需要大修而缺席了此后东印度战役的所有战斗。祸不单行的是,“马布尔黑德”号又遭遇轮机故障,航速锐减至15节,无法跟随驱逐舰行动。格拉斯福德少将权衡之后决定由驱逐舰单独突袭巴厘巴板锚地,“马布尔黑德”号从“博伊西”号得到燃油补给后由他亲率沿松巴哇岛南岸西行,经龙目海峡北上,前往巴厘巴板以南海域,进行航空侦察并接应驱逐舰编队。
■ 美军舰队前往巴厘巴板的航线图。
突击编队的4艘驱逐舰隶属于美国海军第59驱逐舰中队,均为一战时建造的克莱门森级,它们在中队指挥官保罗·塔尔博特海军中校指挥下穿过萨佩海峡,一路北上。1月23日昼间,日军的动向已经完全明了。突击编队加速至27节,于当日下午驶入望加锡海峡。为了迷惑日军,隐蔽企图,塔尔博特指挥舰队沿西里伯斯岛西岸航行至曼达尔角附近,于日落后转向西北,横越海峡,航向直指巴厘巴板,同时塔尔博特下达了简洁明晰的作战预案:“优先鱼雷攻击,优先攻击运输船,尽可能抵近攻击,视目标大小决定射击方式,以免目标机动规避,发现目标后自由攻击,以机枪扫射目标甲板、舰桥,攻击要坚决果敢!”
扬基旋风斩
1月24日4时10分,4艘平甲板驱逐舰在持续高速航行后,从南面接近巴厘巴板锚地,这些服役多年的老舰居然没有掉队实属奇迹。此时,岸上被破坏的石油设施仍在燃烧,忽明忽暗的火光映衬出日军舰船的轮廓,为美舰提供了良好的目标指示,晚间的微风将陆地的浓烟吹向锚地,恶化了日军瞭望哨的视界条件,而在潜艇袭击后日军采取散开的警戒队形也给美军舰队突入锚地留下了足够的空隙。总之,塔尔博特获得了达成完美突袭的一切有利条件。
4艘驱逐舰排成单纵队前行,旗舰“约翰·D·福特”号一马当先,其后依次是“波普”、“帕罗特”和“保罗·琼斯”号,各舰穿过日军警戒舰艇之间开阔的间隙,航向正北,“福特”号的水兵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左舷前方排成两列的日军运输船,水兵们激动得牙齿打颤,鱼雷兵忙着设定鱼雷引信,瞭望哨眼睛圆睁着盯紧海面,水手长把成箱的手榴弹分发给甲板上的水兵们,准备在近距离交锋时来上一颗。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自1898年美西战争中马尼拉湾海战之后四十多年来美国海军第一次在太平洋上和敌人真刀真枪地较量。
■ 美国海军“约翰·D·福特”号驱逐舰,塔尔博特中校的旗舰,因其四烟囱造型一度被日军瞭望哨误判为己方巡洋舰。
4时16分,“福特”号的瞭望哨高声报告:“发现敌驱逐舰1艘!”一个舰影出现在编队右舷方向。为了扫清障碍,塔尔博特果断下令攻击。4时25分,美军编队在高速航行中射出一波鱼雷,“福特”号发射1枚,“波普”号因鱼雷管转向不及未能发射,“帕罗特”号计划发射3枚,因操作失误射出5枚,几乎打光了右舷的全部鱼雷,“琼斯”号射出1枚。
实际上,这波鱼雷瞄准的目标并非驱逐舰,而是日军第15号扫雷艇,它正以微速南下,在美舰射出鱼雷时,日军瞭望哨也发现了烟雾中的不明舰影,并准确识别出为四烟囱舰型,日军艇长起初误以为是旗舰“那珂”号,但瞭望哨报称舰影不止一个,艇长才判断可能为敌舰,就是这短短的迟疑,美舰已经消失在夜幕中,与日舰失去了目视接触。3分钟后,日舰发现海面上有多条鱼雷航迹,急忙高速闪避,美军鱼雷全部射失,显然美军驱逐舰对于高速航行中的鱼雷攻击缺乏训练,不仅误判了目标,还浪费了过多的鱼雷。
■ “约翰·D·福特”号驱逐舰在战前训练中发射鱼雷。
完成对第15号扫雷艇的攻击后,美军编队继续向北,没有发现其他日军警戒舰只,于是塔尔博特下令左转做180度转向,南下攻击日军运输船。转向后,美军编队分为三组各自展开行动:“福特”号居右、“波普”号居中,“帕特罗”和“琼斯”号居左,各舰使用无线电话保持联络。
4时30分,“波普”号在右舷方向约3600米处发现大型运输船的尾灯,随即发射5枚鱼雷,约2分钟后听到两声巨响,目标在剧烈爆炸后迅速翻沉,事后查明为“须磨浦丸”号运输船,船上满载的水雷和深弹发生了殉爆,导致该船瞬间毁灭。但是,记录显示“帕罗特”号也同时攻击了一个目标,很可能也是“须磨浦丸”号,这艘日军运输船到底为何舰击沉至今仍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