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概览
在中国古代社会,旌表制度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旌表的萌芽。所谓的“旌表制度”就是封建统治者对那些行为符合统治者所提倡的封建道德标准的人给予奖励,从而起到表率、模范标榜,宣传封建礼教,维护封建统治作用的一种政治制度。
正如封建社会其他制度一样,“旌表制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每一个时期它都有不同的制度内容,今天我们就以明朝为例,来看看明朝的“旌表制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从秦汉到宋元——跨越千年的“旌表”
中国的“旌表制度”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旌表”的萌芽,据《周礼·春官·司常》记载: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旌表”最开始并不是一个词汇,而是分开解释的:
“旌”——指的是当时司常所执掌的“九旗”中的一种。
“表”——本义指的是裘皮有毛的一面;后来又慢慢引申为仪表、表率之意。
而对于“旌表”最早的记载源于《尚书·毕命》:
“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周朝在灭商之后,将殷商遗民迁到成周居住,便于对他们进行监视和改造。三代以后,周王觉着不少殷商遗民人已被改造成为了良民,对他们一味地进行镇压、惩罚已经不再合适了,于是让毕公去判别这些殷商遗民的善恶,根据他们的善恶让他们分别居住到不同的地方,用这样的方法来将顽民和顺民区分开,在顺民聚居的里门外树立旌旗作为标记来表彰善良,树立行善的榜样,教化民众。
可见,“旌表”这一概念自先秦时期就有了,但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旌表制度”是在秦汉时期逐渐形成的。
秦汉
秦代是妇女贞节观的形成时期,秦始皇巡游天下之时,曾经不止一次的刻石: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
再例如重庆长寿县有个“女怀清台”,就是秦始皇鉴于巴寡妇清能恪守妇道而进行的一种表彰,所谓:
“古俗不禁女子改嫁,亦无旌表守节之事,考守节树坊之始,盖本于始皇之奖巴寡妇清。”
到了汉代,这种对于“旌表”的概念再次进行明确,这一时期旌表的对象大致分为忠、孝、节、义四大类。
忠、节——汉代所旌表的忠臣,大都是开创汉室基业的将领,这种表彰和他们建功立业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孝、义——汉朝标榜以孝治天下,文帝首创旌表孝子,在用人制度上也是提拔重用孝悌者,汉武帝时,开始实行举孝廉制度,用以录用官吏。
此外,汉代旌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刻石表闾,图像,有树碑建祠等等,这一时期,旌表往往伴随着物质性的奖励。而且纵观整个汉朝,东汉旌表的手段要比西汉多的多。
宋元
到了宋代,累世同居之风达到了鼎盛时期,累世同居的世数不断增加,而且三世以下的不再给予旌表,四世同居被旌表的也很少。可见,宋朝时候,四世以下同居的家庭已不足为奇了。这一时期对累世同居旌表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除了旌表门闾、蠲免赋役这些普遍的表彰形式之外,还有了赐名、赐官等方式。
所谓“累世同居”,就是指家族兴旺,代代居住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意思,而宋朝对于这种家族的表彰其本意就是宣扬家庭和睦,家庭的和睦才能使得国家长治久安,可以看出,对于此类的表彰,宋朝政府也是出于国家角度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