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梦到砍树好不好,五十多岁男人梦见猪是什么预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11:38:00

当年创业者们勾画美好蓝图

林场没有树苗,是从外地引进的。1962年,林场种植了1000亩树苗。到了秋天,发现成活率不足5%。究竟是何缘故?尽管都在疑惑,一时也找不到任何线索。为了来年的希望 ,塞罕坝人不相信命运,决定从头再来。

1963年春,塞罕坝又种植1240亩树苗,此次成活率比上一年略高,但也不足8%。眼看着辛劳付诸东流,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受了挫。难道,塞罕坝不适合造林了?难道是苍天对历史过错的惩罚?如此下去,何时才能让荒漠变绿洲?

曾有人这样写道:

天低云淡,坝上塞罕,一夜风雪满山川;

两年栽树全枯死,壮志难酬,不如下坝换新天。

这一年冬天,雪下了一米多深,一些从城里来的大学生和职工,都被困在了坝上。除夕夜,面对着一边是造林失败,一边是他们的思乡情结,让不少人开始打起退堂鼓,议论林场要下马。

“山上能自然生长松树,我不信机械造林不活!”党交给的任务,无论多么艰巨,王尚海都保证一定要完成好!身肩重任的王尚海、刘文仕、王福明、张启恩等人,深知这个任务意味着什么,如果不完成好,将来如此浩瀚的荒漠之地,威胁程度将是不言而喻的。

他们决定把家从北京、承德、围场彻底地搬到塞罕坝,从原本舒适的楼房,搬到了坝上简陋的职工宿舍,带领林场职工,完完全全开启了荒漠造林生涯。

他们,把自己,坚定地种进了荒漠。

从此,他们有了新的身份:塞罕坝人。

丰碑:“马蹄坑”里的生死情缘

在塞罕坝,有这样一片林子,以人名命名,叫“尚海纪念林”。

林子里有一座墓碑,那是塞罕坝林场第一任党委*王尚海的墓。墓碑不远处,竖着他一米多高的雕像,宁静、安祥,仿佛在深情地注视着林子里的一草一木。

说起王尚海,不得不提196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尚海发现了“马蹄坑”。马蹄坑位于总场东北部10公里处,三面环山,南临一条小河,形如马蹄踏痕,共有760亩地,地势平缓,适宜机械作业。

男人梦到砍树好不好,五十多岁男人梦见猪是什么预兆(5)

当年机械造林现场

这年的4月20日,王尚海、刘文仕精心挑选了120名员工,调集了最精良的装备,分成4个机组,挺进“马蹄坑”。

前两年的一度失利,让王尚海的团队潜心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个结论不是内因造成的,而是外地苗木在调运中,容易失水、伤热,且适应不了塞罕坝风大天干和异常寒冷的气候。于是,林场决定自己育苗。

育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冬天要用一些所需的药、冰、雪,加在一起,把苗子冻起来。冻上四个月左右,一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可以解冻。”今年80岁的林场老职工潘文霞告诉记者,当时冬天很冷,生的炉子都烧红了也感觉不到热,培育种子期间,还必须要有专人看守,哪怕大雪封山,也要守着,为的是防止种子被偷。春天到来,解冻完之后要播种,等长出小苗后不仅看着,还要用柳树枝搭起一人多高的帐篷,以防被大风吹倒或被鸟吃掉。

长出的苗子,要怎样才能长得好、长得快,不容易死掉?用潘文霞的话说,“那得用农家肥。”在林场里,有许多公厕,潘文霞不仅要负责看护树苗,还要去掏大粪。“有时,我在底下掏粪,上面就会有人大小便,弄得人实在想吐,晚上回去一点胃口也没有。”她说自己委屈过、哭过,工作还得照干。不仅自己干,儿子、孙子也得干。

“育苗要分几等,一等、二等的好苗子,就先选用。”今年八十多岁的林场老职工赵素芹说,她当年也是做育苗工作。所谓好苗子,就是色正、枝叶茂盛,这样的苗子成活率高。

一位林场职工说,培育好的苗子,要把它刨出来。苗子的根部往往比根上面的部分要长,刨时要小心,不能把根弄断了。根多的话,还要剪掉一些,剪时需细心,如果根部重要的部分被剪断了,这棵苗看着是好的,栽下去就是死的。

男人梦到砍树好不好,五十多岁男人梦见猪是什么预兆(6)

塞罕坝林场职工试图剪去新培育的树苗根部。 新华网 郭香玉 摄

经过考察、摸索、实践,塞罕坝改进了传统的遮荫育苗法,摸索出了培育“大胡子、矮胖子”优质壮苗的技术要领,大大增加了育苗数量和产成苗数量,彻底解决了大规模造林的苗木供应问题。在此期间,林场改进了苏制造林机械和克罗索夫植苗锹,创新了“三锹半”缝隙植苗方法,大大提高了植苗速度。

何谓“三锹半”,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总站副站长刘春延拿起铁锹,一边给大家示范,一边讲每一锹的道理。作为塞罕坝林场的老场长,到底是实干家。他说,第一锹,要直立,先往里晃动一下,是松土,把苗放进去;第二锹是填埋,先往里面,再往外;第三锹是压土,把前一锹给压实了;最后半锹是让土更结实些。

关于造林的过程,林场老职工李树这样说,就是先平整地面,用机器把地面给靶平,再用投苗机植苗。之后,每棵树浇一点水,精心呵护,直到小树慢慢长大。李树参加过马蹄坑会战,觉得那是自己的荣幸,他说自己今年74岁,1958年就在林场工作,是林杨的机械师。他说当时他开的是国产拖拉机,是国家按照当地地形改进,所以,投下的树苗成活率高。

四月的塞罕坝,白天气温在通常在零度以下。每个人的雨衣外面都溅满了泥浆,冻成了冰甲,走起路来,咣咣直响。晚上就睡在提前挖好的地窖里,被窝里冰冷似铁。还有人发明了一个办法,找一些砖头和石头,扔进火堆里烧热,再捡回去放在被窝里,抱在怀里,可以暖暖地入睡。

无数个奋战的日子,充斥着说也说不完、诉也诉不尽的辛酸。他们在这份辛苦里,不知不觉种下了绵长的回忆,逐渐化为点点滴滴的希望。这一年,“马蹄坑”造林688亩,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这对塞罕坝人来说,数不尽的日日夜夜的期盼和所有的辛苦付出,就两个字:值得!

王尚海祖籍山西,读过私塾,参加过抗日民兵组织。喜欢读书看报,口才了得。后来,特殊时期时,他白天拼命干活,晚上还要接受“再改造”,脖子上还被挂了10多斤的拖拉机链轨条。

看着王尚海精神和肉体受折磨的那一幕,有些人实在不忍,为他不值,便劝他辞职。说只要辞掉那份工作,脖子上就不用再挂10多斤的链条了。他不以为然,坚定的说,“林场没建成,我死也要死在坝上。”

林场在他和团队的不屈服下,尽管曾有57万亩森林遭受了1977年雨淞的天灾,也都克服了困难。塞罕坝造林面积越来越多,多的看不到尽头。望着那大片大片的森林,王尚海打心眼里高兴。

男人梦到砍树好不好,五十多岁男人梦见猪是什么预兆(7)

时过境迁,“尚海纪念林”中一棵棵松树已长大。 新华网 郭香玉 摄

王尚海因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劳作,落下了身体疾病,1989年12月24日,突发心肌梗塞,匆匆离开了人世。离世前,他的愿望是把骨灰撒在塞罕坝。“马蹄坑”是他造林最初的希望,所以,他想要守着这片林子,亲眼看着这里一棵棵树木茁壮成长,为塞罕坝、为京城挡风护沙。

时过境迁,纪念林中一棵棵松树已长大,陪伴着它们的主人,毫无保留地奉献着生态的绿色,浇筑着用奉献精神铸就的绿色丰碑。

守望:望海楼里三代望海者

在塞罕坝阴河林场,有一座小楼房,是用来望火情的,名叫夫妻“望海楼”,只有夫妻二人看守。其实,它最初名为“望火楼”,一是因森林忌火;二是远远望去,仿若一片林海。鉴于此,遂改名“望海楼”。

塞罕坝森林大多为人工针叶林,林下、路边蒿草茂密,可燃物载量十分丰厚,且塞罕坝气候干燥,物干风大,属高火险区,加之森林集中连片分布,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之势,后果不堪设想。

守望,成了最原始的也是最有效的警报系统。

这里海拔近二千米,望海楼是林场的至高点。站在望台上,放眼望去,方园数十里的绿海尽收眼底。夏季时分,当毒辣的阳光直射肌肤,如针刺般痛;在冬季零下几十度的时候,北风呼呼,则如刀割般疼。

男人梦到砍树好不好,五十多岁男人梦见猪是什么预兆(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