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这个国名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争论。有人说日本按照他们字面的意思就是说太阳的根本,即太阳升起的地方。还有的人说根据唐朝人张守节撰写的《史记正义》一书中所记载,日本这个国名是当初武则天给起的,但毕竟也是属于稗官野史,在正史中找不到类似的记载。众说纷纭,关于它的名字由来谁都拿不出真正可靠的证据。
百川对此事非常感兴趣,翻找了许多资料终于找到了《史记正义》中记载的原文:“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寥寥数字,就算将这件事情记载了下来,可见其可信度并不是很高。但这句话也至少表明了三层意思:第一,日本这个国家它的名字应该是叫倭国。
第二,改名字时间可能是武则天时期,但是可信度不是很高。
第三,古人应该是觉得日本这个名字比倭国好听,所以有假借名人效应坐实此事的嫌疑。
那么我们下面就来认真分析一下名字和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关于“倭”这个字,中国古代的各类文献中的释义也都大同小异,都引申为顺从、绵延曲折的意思。东汉时期的光武帝就曾经赐给当时倭国国王一个金印,不同的是当时用的是“委”这个字的字形。而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之后我们发现“委”、“奴”这两个字都有轻蔑看不起对方的含义。
在《新唐书》中,对日本的记载就是倭奴者也,可以从中推断出那个时候已经将日本和倭国联系在一起了。史书自己也做过推断,那个时候中国的古人认为日本原先或许就是一个非常小的一个国家,最终被倭国吞并之后就冒用日本的称号了。这也从侧面表明了日本这个名字可能真的与我们国家的关系不大,可能是从它们本土某个小国的名字音译过来的。从倭国决定修改自己的国号,一直到它向其他国家通告自己的新国号,这段时间也是很长的。而它的新国号获得唐朝的认可也并非一两天的功夫,也同样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就是册封和被册封的关系,它这一自作主张的决定表明它想要脱离中国对它的束缚,想要和我们国家建立起平等的外交关系。
一方面在战场上和唐朝为敌,想要通过武力手段引起唐朝的足够重视,即使它自己也清楚以它的国力根本不是当时正处在鼎盛时期的唐朝的对手,但是它就是要刷出自己的存在感,不想一味地依附在唐朝的身边看人家的脸色行事。另一方面它还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派出自己的使团前往唐朝学习各种社会经验,通过不断接受新鲜事物的冲击来刺激它们整个民族发展和创新的能力。公元669年的时候,日本派遣使团来到唐朝提出自己更改国号的事情。不难想象当时的日本经过许多年的积累,文化、经济各方面都在不断地攀升。而中国的盛唐时期已经进入了尾声,这更让日本觉得它们提出更改国号这一要求的机会成熟了。但是可想而知,唐朝是不会轻易就放松对它的掌控,如果现在纵容了它的这一次请求,那就相当于无形中给了日本一个唐朝国力确实衰弱,放任它们自由发展的暗示。所以,唐朝还是没有立刻答应他的这一请求。
不过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唐朝之所以没有立刻答应它们的这一请求,是由于两国之间的战争刚刚结束不久。虽然战争的胜利是属于唐朝的,但是毕竟也遭受了损失,所以这个时候就不能给它们好脸色看,这样会让它们误以为我们没什么大能耐,提个要求立马就满足了。日本的天武天皇上台之后,由于国家内部发生了动乱无暇顾及国际局势,于是和唐朝的外交关系变得没以前那么频繁了,等局势稍微好转之后,它们立马就又派出代表团来中国学习。这一次来访,也让唐朝开始接受它们的新国号了,由于当时是武则天手握大权,所以也就有了我们前面提到的野史中那样的记载了。这也是我们后人在根据某些历史书籍的蛛丝马迹中通过推断和论证得出来的并不太准确的结论,或许在将来还会有不同的事物出现来印证或者是推翻这一观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文|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