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怎样通过观察物体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在第二单元的教学中安排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观察活动中,可能有教师认为实物观察的课堂组织难度较大、占用时间长,为了提高效率,可以直接进行图片观察。但实际上,空间观念的形成仅靠教师的讲解和图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亲身的实践体验。
教材主要设计和安排了两类层次与水平不同的观察活动。
一是实物观察,主要是对一个实物的观察,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想象判断”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换句话说,通过观察实物的实践,获得不同方向(或站在相对物体的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形状的直接经验。
二是间接观察物体,如教材中“观察大象”——图中的小猴与小猫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头大象,学生通过观察这幅图来辨别它们各自看到的大象是什么形状。这种间接观察物体的活动,学生经历的是“观察实物图—空间想象判断—形成表象—观察实物验证” 的过程。实物观察是“看图观察”的基础,“看图观察”是实物观察的发展,因此教材在问题串的设计上都是让学生经历从实物观察到“看图观察”的过程,以此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需要提醒的是,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可观察、易交流的物体,比如,被观察的物体不宜太小,物体的各个部位要简明并具有显著特征。观察时,还要注意物体不要放得太高,和学生的视线最好在同一水平线上。
二年级下册︱怎样利用教材第10页“租船”这一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教材中,与前几册一样,应用问题不单设章节和例题,而是结合每部分内容,选择现实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题材,采用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在学习了有余数除法后,教材创设了同学们租船活动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从图中获得了“每条船限坐4人” “图上有22人要租船”的信息。提出问题:22人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教材呈现了两幅作品,是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时的思路。这也是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逐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等进行有系统的思考和设计。本课是发展学生掌握画图、列表方法的一个有利时机。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出现多种画图、列表的方式。如果学生先前缺少用画图、列表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只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不要求所有学生掌握所有方法。这样的列表只是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只要学生能够把列表的意思表达出来即可,列表的形式可以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统一规范。只要学生清楚、直观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