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书关于“阅兵”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
《淮南子·原道训》中说,从前,夏部落的首领鲧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大家都想离开他,其他部落对夏虎视眈眈。
后来禹当了首领,拆毁城墙,填平护城河,把财产分给大家,毁掉了兵器,用道德来教导人民。于是大家都各尽其职,别的部落也愿意来归附。
禹在涂山邀请诸侯会盟。在大会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表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而前来会盟的氏族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器和丝绸一类的贵重物品,表示对禹的臣服。
“涂山会盟”中,尽管禹没有发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慑诸侯,从而 “化干戈为玉帛”。禹的行为,实际上也就是“阅兵”的雏形。
后来到了商末,周武王在孟津举行大规模的“观兵”,同时宣称伐纣,要替天行道。此后,武王亲率大军,东渡孟津,与商朝军队决战于牧野,重挫殷纣王主力部队,奠定了周朝立国的基础。这里的“观兵”实际上就是现在的“阅兵”。
从此以后,“阅兵”就成了检阅部队,震慑敌人的重要军事手段。
以上内容转至互联网。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作者<蜀山笔侠>,为您揭秘更多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