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卢俊义是当时河北乃至全国都十分有名的富商,他聚集了当时很多人都难以触及的巨大资本,拥有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他们对于社会的理解十分有限,所以卢俊义就会认为,自己如此多的财富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当然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努力,还有就是上天的眷顾:经商之人如此之多,只有自己做到了这一步。
于是他的心中便常常“感恩”上天,这种感恩的力量就常常寄托在“烧香拜佛”这样的行为之上了。
香火与祭祀:沟通“神”与“天”其实文章标题当中所说的信佛教,很大程度上说的并不仅仅是狭义的佛教,而是一种对于神秘力量的笃信。
对于西方人而言,就是对于以上帝为核心的基督教文明的崇信,而在中国,主要就表现为对于以佛教为代表的神秘力量的屈服。很多人就将“烧香拜佛”的行为视为是一种与“上天”与“神明”的沟通行为,甚至是对于后者的一种回馈。
就拿卢俊义的例子来说,在管家李固和仆人燕青前来劝告时,卢俊义非但没有采纳,还表示两人“见识短浅”,不懂得其中的奥秘。
在卢俊义看来,自己前去东南千里之外,这一趟行程其实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避免血光之灾”,而是可以去泰安的东帝圣君庙当中烧香还愿,实现自己对于“神明”的承诺;其次还可以顺便带些河北老家的货物,到山东去销售,做点买卖,这便又是上天的眷顾。
不可或缺的信仰和精神力量人们倾向于在社会生活当中,将自己所能够获得的资本视为是与这些超自然力量有关的事情。
比如很多人在不慎受伤,或者是遭遇一些小的不测时,脱口而出“今天可真倒霉”“出门没看皇历”这样看似十分“不理性”的话,这就是因为这种“交换”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当中已经成为了众多文化当中的一种文化逻辑,他们会将某些“神秘力量”的存在,与自己的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联系。
尤其是对于中国人而言,“未雨绸缪”的价值观使得许多生活顺遂的人们,会将自己的一帆风顺归功于上苍的保佑、神明的眷顾,这当然也与历史上的农耕社会有关,“靠天吃饭”的传统社会十分敬畏自然与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