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南部绵延不绝的山区里,藏着这样一个神秘且“不安分”的小县:
相传,早年在这个县城的菜市场里,曾经流通着各个欧洲国家的货币。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比利时法郎、奥地利先令、荷兰盾、芬兰马克、葡萄牙埃斯库多、西班牙比塞塔……在这里,钞票的种类比蔬菜还多。直到1992年欧元被确立,县里菜市场内纷乱的外币才终于得以统一。
这段轶闻是否有夸大的嫌疑颇具争议。不过,在2016年,根据该县统计局的数据,该县的外汇存款已高达4亿美元。除了外汇,该县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当年也首次超过10万元,均列全国各县之首。号称“中国外汇第一县”、“中国人均存款第一县”。
2017年,该县住房成交均价突破2万元/平方米,县城中心新建物业的房价更是高达4万元/平方米。由此,这个县又收获了“中国房价第一县”的名号。
2018年,该县统计全县户籍人口共计55.6万,其中,华侨约有33万之多。留在县里的常住人口,或是已经衣锦还乡的归侨,或是随时有可能出国的准华侨。“家家有华侨,人人是侨眷”,是这个县的第一标签。
这个堪称“全员出国”的“中国华侨第一县”,就是浙江省丽水市下辖的青田县。不过,对外介绍时,青田通常不会自称“丽水青田”,也鲜称“浙江青田”或是“中国青田”,而是“世界青田”。
疫情期间,青田县城内的西班牙斗牛士雕塑也戴上了口罩
青田的名字,来源于县城北边的青田山。而青田山的名字,又来自于这座山下的一片青色的田。
每个初识青田的人总会忍不住发问: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南方山区小县,它既不像广东潮汕和福建闽南,坐拥深海良港,具有悠久的海外移民历史,也不像广西或云南,直接与邻国接壤,有交通往来之便利。
为什么偏偏是青田,发展成了名震世界的中国著名侨乡?建国以来,青田一直是浙江典型的贫困县。
1998年1月,青田被国家光荣授予了“光荣脱贫县”的称号。
2015年2月,浙江省终于决定摘掉青田“欠发达县”的帽子。
历史上的青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小子,穷的原因,跟浙江的大部分山区一样,没地。
如果没有北部的杭嘉湖和宁绍平原挽尊,浙江基本上就是一个山区省,所以浙江又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而青田的条件更糟糕,只有“九山半水半分田”。
2016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35亩。青田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这个数字的四分之一。
等待播种的山间梯田
在以农耕为主的古代社会里,严重缺乏耕地、人多地少所带来的问题是致命的。在浙北平原的人民正常劳作生活的时候,浙南山区的青田人,更多的却是在考虑如何“生存”的问题。
青田流传的民谣唱青田:“青田三件宝,火笼当棉袄,竹篾当灯草,薯丝吃到老。”
青田在农耕时代的贫困艰难,可想而知。
难的是,即使进入到了工业化的现代,青田仍然被缺地的问题所困扰。改革开放后,旁边的温州人可以办作坊、开工厂。而没有多余土地资源的青田人,只能干着急。
走出去,成了青田人的求生第一要务。
青田火车站前的祖孙
一战爆发时,英法等国在中国招募大批劳工兵去欧洲,这些劳工兵不直接参战,只是帮协约国的军队搬物资,挖战壕。
1918年冬,在挨饿与闯欧洲之间,2000多个青田人选择了后者。他们响应县政府的招募工作,去往欧洲战场。战争结束后,这批青田劳工兵基本留在了欧洲,构成了青田旅欧华侨的基础之一。
欧洲,也成了今天青田华侨的大本营。
青田华侨常常自豪的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青田人”。虽然号称遍布全世界有太阳的地方,但其实大部分青田华侨主要还是集中在欧洲。
青田的欧洲华侨占比青田总华侨90%以上,而全国各地旅居欧洲的华侨中,最大的侨群也是青田华侨,占比至少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