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京一山之隔的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被称为“中国普通话之乡”,置身滦平,犹如身处播音员中间,上至老人,下至小孩,人人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在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矗立着一块“普通话语音标本采集地”大型标牌。
滦平县地处京津辽蒙等省区市“金三角”交汇点,素有北京北大门之称,是沟通京津辽蒙的交通要冲。
1953年,国家语音工作人员曾先后两次来到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进行普通话标准音采集。普通话是根据从滦平采集的语音来最后定的标准,被认为“比北京话更接近普通话”。
当时,普通话采集采集对象是时任金沟屯村第四完小小学教师白向民、金沟屯中学教师石俊勇。
作为全国规范,普通话需要音节口型顺畅,声调简明,易于分辨,甚至要求语速适中,气流连贯,韵味充足,适于广播、演讲和日常交流。
这里的话有哪些特点?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语调比当时的北京话要“硬”一些,显得直接、清晰、明确,尤其是没有北京胡同里那种儿化、省字、尾音等发音习惯,易于学习推广。
滦平与普通话的故事,要从600多年前的明朝说起。
明朝初年,经过数十年与蒙古政权的征伐拉锯,中原地区人口锐减。地处山区、的河北北部山区成为人口内迁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