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封建君臣这种上下级的手势被应用到基督教之中屡见不鲜。在封建君臣的求饶的手势被后来的基督教用来表示对于上帝的祷告。这种手势是两只手掌相对张开,手臂略微的有弯曲,手臂的方向指示着祷告的方向,使用这种手势的人一般腿部采取下跪的姿势。
在基督教的画作《洗脚》之中,圣彼得的双腿就是弯曲状,一只脚放在脚盆当中,两只手掌相对张开,手臂略微的弯曲,手臂对着上帝的方向。在《基督--神圣的职能》画中,在基督面前的皇帝利奥三世也是呈现出这样的状态,但是他的身体几乎贴近地面,鲜明的展示出中世纪的基督教凌驾于封建皇权至上的地位。
与祈祷相反的手势是赐福。祈祷的手势主要是由信徒发出的,而赐福的发出者一般是由神或者是神职人员,赐福的手势就具有了神圣的含义。在基督教的图像当中,赐福的手指并不是有力量化的伸出而是只是手指自然张开的姿态,赐福手势非常自然,像是放松状态下随意的动作。
一般赐福的手势是由无名指、弯曲的小指以及大拇指食指中指三指伸出来体现,这种手势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的艺术符号,后来被基督教采用来表示“三位一体”的含义。这个手势一般是由基督、使徒以及天使们发出来的,逐渐有了赐福的意味。
在拜占庭的壁画《洗脚》之中,基督对着圣彼得说“如果不为你洗脚,我就与你无分了”的时候就使用着食指伸出、中指细微的弯曲以及无名指半曲的手势。在随后的岁月中,基督的赐福手势开始逐渐固定下来。在《全能的基督》中,基督的画像一般为一手拿着经书,另一只手发出赐福的手势。基督的形象开始固定下来,成为后期有关基督形象的模板,赐福的手势一般表现为中指与食指半曲,其余的三只手指合拢。
在基督教之中有着著名的“最后的审判”这一学说。在对审判来临的“指示"也是艺术家经常创作的主题。表示“指示”的手指一般是伸出食指,或者是伸出手掌。发出手势的手掌在基督教之中通常时候用右手来表示“善”的,“恶”一般是用左手来表示的,在中世纪的艺术之中基督右手指向天,将善人引导右边,将恶人用左手加以引导。
在康克斯的教堂中的门上刻画着这样的景象:基督在中间,他的右手指向天,左手指向下方代表着地狱。他的左右两边也分别是天堂以及地狱的情形。基督在“最后的审判”之中,他讲将对世间的人进行审判,为善者将进入天堂,作恶者将下地狱。
在十三世纪的时候,“最后的审判”开始形成共识。在布尔日教堂上,耶稣的双臂展开做出类似祈祷的手势来展现自己身上的伤口,在耶稣的右手边是赐福的灵魂他们可以进入天堂。而左手的灵魂被魔鬼扔进地狱。
手势作为人类语言的一种,在中世纪的时候是作为上帝的神谕而出现的,但是随着世俗权力逐渐取代神权,一些在中世纪只运用于上帝以及教皇的手势开始出现在世俗百姓之中,人性开始自我觉醒。
中世纪对于手势应用的重视,开始在中世纪的艺术作品当中出现出现手势程式化的特征手势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在用来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像语言一样有着社会性。在中世纪的基督教统治之下,对于手势的创作是受到制约的,对于一个主题的刻画往往是有着相应的范本,画家只能在前人留下的艺术作品中进行创作。在中世纪的时候许多艺术作品都是用着同样的构图来表达同一主题,只是因为画家的不同,而在风格上面有着不同,但是根据主题创作的手势却有着程式化的特点。
手势的城程序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相同的主题用着相似或者相同的手势,此外手势一般是基督教所特有的,很少有体现生活场景的手势。
在基督教之中比较典型的手势程式化特征就是“大手掌”,手部的刻画在画中的整体比例之中显得明显偏大。在《光轮中的基督》之中,对于人物的刻画显得头大身体小,四周的天使的手臂甚至比身体还要长,有的天使的手比头部还要大上几分,相比于轻盈的身体,手臂显得非常的大。
画家们有时为了突出人物的手部,往往不强调手部的生理构造而只表现出一种精神力量,手部刻画的纤细修长,给人一种庄严之感。在《罗得与亚伯拉罕分离》的壁画中,我们能够看清楚罗得一家的手势,但是对于罗得衣服的刻画往往只是简单的衣服褶皱。在大英博物馆的《从伊甸园到失乐园》的画中,我们能够考到镶嵌画的人物被拉得欣长,这里面的也被不成比例的进行拉成,表现出高贵、庄严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