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黄杨(学名:Buxussinica (Rehd. et Wils.) Cheng),又名豆瓣黄杨、小叶黄杨等,常绿灌木。高1-3(7)米,树皮灰色,有规则剥裂;茎枝有4棱;小枝和冬芽的外鳞有短毛。叶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1—3厘米,宽7—15毫米, 背面主脉的基部和叶柄有微细毛。花簇生于叶腋或枝端,无花瓣;蒴果球形。花期3—4月,果期5—7月。
【叶片特点】叶片犹如形如瓜子,呈椭圆形,叶对生,革质;豆瓣黄杨叶片犹如黄豆,近似圆形。另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瓜子黄杨在低温下会出现金边的变异,而且非常普遍,因此笔者认为,金边瓜子黄杨并非内在变异而是环境引起的。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在华北、华南、西南省份。
匙叶黄杨
匙叶黄杨(学名:Buxusharlandii Hance),常绿小灌木。高0.5-1米;枝近圆柱形;小枝近四棱形,纤细,直径约1毫米,被轻微的短柔毛,节间长1-2厘米。叶薄革质,匙形、稀狭长圆形,长2-3.5(-4)厘米,宽5-8(-9)毫米,花序腋生兼顶生,头状;蒴果近球形。花期5月,果期10月
【叶片特点】叶片犹如汤匙,先端稍狭,顶圆或钝,或有浅凹口,基部楔形。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广东和海南。
珍珠黄杨
珍珠黄杨(学名:Buxussinica var. parvifolia),又称鱼鳞黄杨,常绿小灌木。高30厘米到1.5米;主干灰褐色,具浅纵裂;分枝密集,小枝具四棱,灰绿色,节间长4-6毫米,被柔毛;叶小呈紫红、黄绿色,对生,厚革质,有光泽,卵圆形,全缘,边缘长卷,长0.5-0.7厘米,宽0.4-0.5厘米,形似一片片鱼鳞;雌雄同株,花期4月,花顶生或腋生,花序的顶部为雌花,中下部为雄花;蒴果8月成熟,每粒果内有种子3粒,黑色具光泽,有繁殖能力。
【叶片特点】珍珠黄杨最容易和其他黄杨区别,叶小如珍珠,呈紫红、黄绿色,对生,厚革质,有光泽,卵圆形,恰似一片片鱼鳞。另外茎杆也类似鱼鳞状斑驳。
【分布区域】多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省份。
(黄杨叶片对比:依次为珍珠、瓜子、雀舌)
从以上集中小叶黄杨的特征来看,从叶片从大到小排列,大致为雀舌黄杨、瓜子黄杨、珍珠黄杨;从叶形来看,形如其名,分别类似于雀舌、瓜子、豆瓣、匙叶、珍珠等。其中最容易辨识的珍珠黄杨,因为珍珠黄杨叶色紫红,也是所有黄杨里面叶片最小的一种,长度大致在5毫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