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家有观赏鱼
新开缸,少进鱼,硝化菌,适当加。
新滤材,搭配放,按顺序,别留空。
氧气足,水宜新,过滤强,好养菌。
挑选鱼,尺寸大,喂食物,状态好。
小便宜,莫要贪,病残鱼,不要检。
新入鱼,切莫喂,三五天,是最好。
新食物,要诱食,才开始,吃的少。
喂活食,先*菌,养两天,再投喂。
冷冻食,化透彻,别多买,勤换样。
益生菌,维生素,间隔喂,身体好。
吃食少,查水质,先调水,再下药。
饲料台,鱼工具,勤消毒,莫忘记。
水温高,勤换水,忌温差,氧备足。
鱼胆小,别惊扰,勤互动,会提高。
细菌病,*菌水,三两天,换次水。
肠胃病,黄粉盐,升温度,两三度。
混养缸,备小灯,光勿强,夜不关。
多观察,勤思考,看鱼便,很重要。
龙虎虹,可搭配,尺寸上,要适中。
要出门,先停食,查器材,换好水。
十二,治疗原则
鱼病的防治,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对鱼病进行有效治疗,是降低或延缓鱼病蔓延、减少损失的必要措施。养鱼要注重“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平时琢磨让鱼不得病,而不是得病以后怎么治疗。
1、先水后鱼
“治病先治鳃,治鳃先治水”。对鱼类而言,鳃比心脏更重要。各种鳃病是引起鱼类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鳃不仅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气*换的重要场所,也是钙、钾、钠等离子及氨、尿素交换排泄的场所。因此,在鱼患有各种不同的鳃病时,必须尽快地治疗好鳃病,改善鱼类的呼吸代谢功能,以利于更好的防病治病。
同时,水环境中的氨、亚硝酸盐以及水体过酸或过碱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鳃组织,并影响呼吸和代谢,因此,必须控制生态环境,加速水体的代谢,在鱼患有鳃病时,尽量加速对水体水质的改善。
2、先外后内
先治理鱼体外环境,包括水体与底质、体表。然后再进行体内即内脏疾病的治疗,也就是“先治表后治本”。
3、先虫后菌
寄生虫尤其是大型寄生虫对鱼类体表具有巨大的破坏能力,而伤口正是细菌入侵感染的途径,并由此产生各种并发症,所以防治病虫害就成为鱼病防治的第一步。
施药顺序
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核心就是要遵循用药的顺序,以达到最好的鱼病治愈效果。根据鱼类疾病的发病规律,在正确诊断疾病的基础上,按照“先改水、再*虫、后*菌、然后口服、最后调水”的联合用药的规程,可有效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
先改水
如果水质不好的情况下鱼类患病,则需先行改良水质为第一步骤。其目的是为了消除或缓解水产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降解或消除池塘中的不利物质,以利增加后序外用泼洒*虫*菌制剂的效果。
常用的药物有多硫化合物、高铁酸钾、硫酸铝钾等改良水质药物。
再*虫
“*虫”是指在确诊水产养殖动物有寄生虫感染时必须采取的必经措施,药物选择时应根据不同寄生虫种类选择适宜的*虫药物,并注意寄生虫的抗药性。
经检查(镜检)鱼体没有寄生虫感染,则勿须施用*虫药物。
后*菌
“*菌”是指在确诊水产养殖动物具有被病毒、细菌及真菌感染的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采取的措施。有时也为了有效杜绝寄生虫病的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在使用完*虫药后的1天~2天内使用如过氧化氢或二氧化氯、苯扎溴铵等再*一次细菌。
然后口服
“口服”即投喂药饵,是防治吃食性鱼类体内致病微生物及体内寄生虫病最为有效、直接的方式。
当然,有些鱼病特别是鱼体内(内脏)患病时,则可以自始至终投喂药饵。
最后调水
凡施药后均对水体生态系统始终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最后调水”是为了保证通过使用化学类或微生态水质改良制剂及肥料调节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保持水体的“肥、活、嫩、爽”,维持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
当然,防治某一种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或多种并发症时并不一定非要全部使用上述规程,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取舍。也有人提出“先*菌、再*虫"的说法,先*菌后*虫防鱼病效果可能好一些也可借鉴。
最后,张哥也不容易,觉得对可以参考,但是不要一味的模仿,觉得不对,请不要喷我,可以私聊我咱们以鱼会友进行探讨!总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祝愿每一位鱼友都可以开心养鱼,享受美好养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