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宝珠是什么电视剧,里面有宝珠的电视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0:42:54

皇城司内有没有探事司,我没查到。依剧情,此时的顾千帆还没跻身皇城司高管层。

顾千帆成为了皇城司一把手,但“皇城使”这个职位,却不一定是皇城司一把手。

因为在宋朝的官吏任用制度中,官衔和实际职务是分离的。

比如说,包拯,他是“龙图阁直学士”,这个职位显然是虚职,并无实际职掌,但他享受“龙图阁直学士”的级别待遇;

包拯在去世的时候,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这“尚书”这个官名,也是虚衔,通常用来叙级、定薪水等。

那什么才是官员的实际职务呢?

答案是:差遣。

你是尚书、侍郎,都没有用,皇帝差遣你去做什么,你才有行事的权力。职事官、枢密使、三司使都属于差遣。差遣一般是在官员所担任的职务之前,加上“判、知、权、管勾、提举”等字眼,比如判寺事、知州、提举常平等。

为什么宋朝的官吏任用制度弄这么复杂?

原因就是,皇帝要剥脱官员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想想“黄袍加身”的典故,你就能明白这一制度的根源所在。这也是宋朝政府机构臃肿的原因。

差遣,在《梦华录》电视剧中也有体现。在第11集,顾千帆和雷敬升职,皇帝说雷敬,“仍勾当皇城司”。“勾当皇城司”就是实职差遣。

“勾当”,作动词时,它的意思就是“主管”、“料理”的意思。

勾当皇城司,也就是主管皇城司。

珍珠宝珠是什么电视剧,里面有宝珠的电视剧(9)

《梦华录》第11集:皇帝褒奖了雷敬,差遣雷敬“仍勾当皇城司”。

自宋太宗改武德司为皇城司,其长官一般称为皇城使。随着以后官职改革的进行,皇城使渐渐沦落为阶官,取代它的就是“勾当皇城司”了。

但你在史籍中,可能会看到“干办皇城司”或“干当皇城司”,那是因为南宋时为了避高宗赵构讳而改称的。

所以,顾千帆如果仅仅只是“皇城司使”是不够的,一定要有实职差遣,比如“掌皇城司”、“领皇城司”、“勾当皇城司”之类的称呼。

在北宋,“勾当皇城司”也不一定是皇城司的最高长官。

在北宋末年徽宗时期,朝廷先是在“勾当皇城司”上,设立了“提举皇城司”一职;后来,又在“提举皇城司”之下、“勾当皇城司”之上,设立了“提点皇城司”一职。

直至南宋末年,皇城司的长官体系,就保持在提举皇城司、提点皇城司、勾当皇城司的基本框架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原因很简单,皇帝要加强自己的权力和对朝政的掌控,所以需要扩充特务机关的人员和作用。

但这一变化和顾千帆没什么关系,除非顾千帆至少活得120岁,活到徽宗一朝。否则,“勾当皇城司”就是他的职业天花板。

04

顾千帆的职业发展瓶颈

他应该听他爹的话,调离皇城司!

升任皇城司一把手的顾千帆,已经遇到了职业发展的瓶颈,皇城司也不再适合他。

原因之一,就是顾千帆在皇城司的职位已经封顶了,再没有升职空间。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l 皇城司的政治红利,已经吃干榨净

皇城司有什么红利?位不高,但权重。

皇城司的长官,必然是皇帝的亲信,是皇帝身边的人,为皇帝打探消息、掌控朝政、刺探军情等。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皇城司的长官,也必然成为朝廷重臣争相拉拢的对象,借以打击政坛对手。

无疑,在各方的争相拉拢中,顾千帆也享受到了皇城司带给他的政治红利。

珍珠宝珠是什么电视剧,里面有宝珠的电视剧(10)

《梦华录》第24集:萧钦言揭穿了齐牧的目的——拉拢顾千帆和皇城司成为其党羽。

l 皇城司使的品级,五品已经封顶

皇城司使,勾当皇城司,到底几品官?

充任勾当皇城司的武官,一般为从七品或正七品;

充任勾当皇城司的宦官,一般为正六品。

看《梦华录》时代背景里的宋真宗一朝,毁誉参半的大太监刘承珪,在任勾当皇城司时,正五品;杨崇勋在任勾当皇城司时,从五品。

看上去,这两个人品级不高,但实际上,在当时,五品的勾当皇城司,已经算是品级高的。

回头再看《梦华录》顾千帆,两次升职之后,已经是从五品。如果他继续还在皇城司干下去,品级也很难再有上升空间。

珍珠宝珠是什么电视剧,里面有宝珠的电视剧(11)

《梦华录》第26集:顾千帆再次升职,官至从五品,在皇城司内的晋升空间已不大。

l 皇城司使的薪水,其实不丰厚

皇城司使的薪水有多少?

上文说到,“勾当皇城司”,一般为差遣,也就说,除了“勾当皇城司”的岗位津贴,北宋的官员还有其他福利和工资收入。

不知道顾千帆有没有其他福利和工资收入,但如果他仅仅依靠勾当皇城司的薪水,是无法和他开酒店的赵盼儿收入相提并论的。

北宋官员的薪水俸禄,不止有钱,还有其他杂项共同构成,一般包括俸禄、俸粟、绢、绵等。

按照北宋的规定,皇城司使的俸禄标准包括:

每月俸禄,皇城司使25千、皇城司副使20千;

每年绢,皇城司使20匹、皇城司副使15匹;

每年绵,皇城使及副使,30两。

这一俸禄标准大约是在宋仁宗嘉祐时期(1056-1063年)制定的,后期有过一些变化,但变化不大,基本都是按照这一标准执行。

按此标准计算,顾千帆就算已经升任皇城司使,一年的俸禄也才300贯(1贯=1000文)。

在第27集,赵盼儿想盘下一个酒楼,酒楼作价1500贯,赵盼儿资金缺口600贯,于是便去找顾千帆借钱,600贯大约相当于顾千帆2年不吃不喝的全部收入,于是只得先把手头全部积蓄200贯给赵盼儿,剩下的缺口只能卖房子了。

换句话说,顾千帆如果一直在皇城司干下去,他挣的那点工资,只会越来越比他老婆赵盼儿的收入少。

l 皇帝更信任谁?武官还是宦官?

上文说,皇城司的长官,一般由武臣或宦官充任。

但是你觉得,皇帝会更信任武官,还是更信任宦官?

答案当然是宦官!

皇帝久居宫廷,要全面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必须要依靠臣僚和他亲近信任的人。

宦官作为皇帝的家奴,和皇帝朝夕相处,善于揣测皇帝的心思、了解皇帝的喜好,自然也就充当起了耳目的角色,帮助皇帝查访朝野内外、监督朝臣百官,以迎合皇帝需要。

从主观上来说,皇帝与宦官们感情上的亲密,是宦官充任皇城司使等重要官职的基础。宰相朝臣每天见到皇帝,也就是几个小时上班时间,宦官却几乎一天24小时跟皇帝待在一起,朝夕相处,甚至从小玩到大,从大玩到老,有的宦官都是陪皇帝一辈子。宋真宗就曾把当时大宦官周怀政称为“周家哥哥”。这感情,是那些朝臣百官们比不了的。

从客观方面来说,皇帝对文臣武将的不信任,是宦官们被重用的根本原因。北宋政权本身,就是通过兵变的方式建立的。所以,北宋的统治者,当然也担心再有人,通过同样“黄袍加身”的手段夺取自家的天下。在这种不信任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就是皇帝利用身边的亲信宦官,加强对文臣武将的监控和防范。

在《宋史》的宦官中,有9人先后担任过“勾当皇城司”一职,他们分别是王继恩、李神福、刘承珪、韩守英、蓝继宗、张惟吉、李宪、石得一、苏利涉。宦官勾当皇城司的现象在北宋很普遍。

人都是有感情的,皇帝也不例外。打感情牌,武官怎么也打不赢宦官。

l 顾千帆的领导——雷敬,是个什么样的人?

顾千帆的领导——雷敬,一个宦官,其历史原型是宦官雷允恭。

真实的雷允恭是什么样的人?

比《梦华录》的雷敬,手段更黑、胆子更大。

刚才说了,皇城司使的1月薪水25千。

这点钱,显然不能满足雷允恭的胃口。宋真宗死后,雷允恭得到了一个肥差:给宋真宗修皇陵、主持丧葬事务。

雷允恭利用职务之便,一共盗取库金3110两、银4630两、锦帛1800匹、各种珍珠宝珠43600颗、玉56两以及本应该给皇帝陪葬的犀带1条和药金70两。

随便说这一句,皇帝的犀带,且是陪葬品,一定是价值连城,不然“雷司公”也看不上。

关于这个犀带,反映宋代民间生活的小说《金瓶梅》,里面有一个细节:西门庆得了官,就赶紧命人给他做官服,光腰带就做了七八条,全部都是四指宽、玲珑云母、犀角鹤顶红、玳瑁鱼骨香带,还到处跟人嘚瑟显摆。

西门大官人的犀带再牛掰,也不可能跟宋真宗的犀带相比!

可见,这“雷司公”的手段之黑、胃口之大!连皇帝的陪葬品都雁过拔毛、绝不放过。

顾千帆,你跟着这样的领导,将来能有前途吗?

l 皇城司的名声,已经越来越臭

因为皇城司探查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至皇族百官、下至平民百姓,大到朝廷政务、小到民间异事,都是他们探查的对象。

在探查的过程中,为表示对皇帝的忠诚,并利用职权捞取好处,难免也会有一些吏卒无中生有、罗织罪名、敲诈勒索。

在宋真宗时期,开封市民董德昌和他儿子,勾结皇城司人员,敲诈百姓钱财,堪称“东京一霸”,老百姓害怕他们,给董德昌父子送了个“大虫”、“小虫”的绰号。

l 顾千帆的进士身份VS.宋朝的武将地位

在《梦华录》第11集中,顾千帆面见皇帝时说,他是乙酉年二甲第五名进士。

皇帝问:你是正牌科举出身,怎么弃文从武了呢?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正牌科举出身,应该从文。

因为北宋“重文抑武”。

宋朝面对辽、金、元、西夏等外患,当然需要一直强大的军队,作为国家和政权存在的保障。

经历五代战乱并熟练使用“黄袍加身”套路的宋太祖赵匡胤,自然也会担心,如果军权高于一切而无法控制,而“黄袍加身”的戏码还会不断上演。

所以,为了政权的长治久安、江山万年,宋朝特别提高了文职官员的地位,通过让文臣掌握朝政和地方政权、尊崇儒学、重视科举等措施,把文臣放在第一位,把武将放在第二位,并将这一政策贯穿了整个宋朝。

所以,综合以上所述,顾千帆的还是应该重新回到文官队伍里去。

05

顶着“皇城司使”的头衔

顾千帆的职业前景,应该往何处去?

l 三衙和枢密院,都是前途光明的选择

如果顾千帆的职业生涯,还想百尺竿头更近一步,他即使想和赵盼儿成亲而不离开京城,也有很多选择。

首先他可以选择“三衙”。

所谓“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在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设立中央禁军,将各地精兵收归京城禁军管辖,而且把禁军原“两司”(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司)分为“三衙”,即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因为顾千帆是武官,他去“三衙”就职,可能更合乎升迁常规。此外,三衙的将领,可能更适合顾千帆目前的人设。

因为三衙的将领,习惯会任用资历浅且易驾驭的人来担任,且禁军实行“更戍法”,禁军的驻屯地点,每隔几年更调一次,将领则不更动,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珍珠宝珠是什么电视剧,里面有宝珠的电视剧(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