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烈推荐看完整片段
其实,早在苹果 9 月 15 日推出 iPhone 13 之前,就有相应的传闻流出,表示苹果会推出「视频人像」功能,彼时并没有觉得会有多「有用」。
但当看到《Whodunnit》的广告示范片,以及我们拿到 iPhone 13 系列后,身体力行的「复现」了一段之后,才渐渐明白「电影效果模式」出现的意义堪比 iPhone 7 Plus 上的「人像模式」。
它们都不是以经典的光学技术做底,而是另寻他法。曾经的「人像模式」与现在的「电影效果模式」都基于多镜头的视差,而非是 LiDAR,这也就解释了为何 iPhone 13 全系都支持,而非仅限于 Pro 系列。
目的很明显,就是想与当年的「人像模式」一样去普及。
▲ 你脸大,你赢了.
也是基于此,iPhone 13 全系的「电影效果模式」拍摄效果接近,而识别主体来模拟景深,会以人脸为主,多张人脸下,以大为优先级。
它无法识别物体与动物,想要切换,需要人工干预。而在人山人海的场景下,iPhone 13 可以同时识别多张人脸,但会频繁地切换焦点,此时也需要干预,选出你想关注的人,或者直接长按锁定。
另外,「电影效果模式」是苹果首次推出,自然也有很多不少的限制。一是抠图不够精细,人物的边缘有时会「穿帮」,以及最高仅可记录 1080p 30p 视频,iPhone 13 Pro Max 1TB 版也是如此。
不过,在上述的限制之下,iPhone 13 全系的「电影效果模式」依旧能够兼顾杜比视界 HDR 编码,也算是苹果权衡的一个选择。
「电影效果模式」其实诞生自好奇心以往来说,新功能的出现很多是需要洞察需求以及从用户反馈中得来,但站在金字塔顶端的苹果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节奏去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