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人机界面设计师 Johnnie Manzari. 图片来自:Getty Images
在接受科技媒体 TechCrunch 的主编马修(Matthew Panzarino)采访时,苹果人机界面设计师约翰(Johnnie Manzari)就道出了电影效果模式诞生的始末。
「电影效果模式」并非是从功能本身出发,而只是因为设计部门好奇电影制作的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去研究、学习电影的摄影技术,从而实现接近真实的焦点转换和一些光学特性。
同时,约翰表示开发「电影效果模式」时与出现在 iPhone X 上的摄影室光效人像照片功能有些类似。
从经典肖像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vedon Warhol)的人像作品,巴洛克绘画艺术画家伦勃朗,以及中国的工笔画中汲取经验并分析,从而运用在产品的算法之中。
▲ 安迪·沃霍尔艺术作品(左下一为本人).
「电影效果模式」也是类似的过程,苹果团队先是与世界级的摄像师探讨取经,并观看了大量的电影。
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电影制作过程中的一些亘古不变的趋势。焦点之间的变化是一个电影行业通用的语言,我们需要准确的了解它们的使用方式和时机。
▲「电影效果模式」中的焦点转换.
于是,约翰与团队成员一起与摄影导演、第一摄影助理密切合作,从而了解这一切背后的机理。浅景深的运用可以引导观众们的注意力,可以助力故事的描绘。
只是,「变焦」是为专业人士准备的,普通人很难掌握其中的精准度,可谓是手上差之毫厘,观感上谬以千里。
在了解到跟焦员需要多年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实时的根据电影机与主体的位置来保证焦点不变的情况后,约翰与设计团队以及苹果都认为这项即将面向市场的「电影效果模式」会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