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诺切特下台后,对他的清算也随即展开。越来越多的档案被公开,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展示在世人面前。
1998年,皮诺切特在伦敦接受治疗期间,西班牙政府对其发出了逮捕令,理由是*害西班牙公民和反人类罪(当时皮诺切特已经是西班牙公民)。原本皮诺切特将被引渡至西班牙受审,但由于身体原因,他只被软禁了一年多,随即启程回国。
随着皮诺切特的失势,他在国民心目中的廉洁形象也逐渐崩塌。有人揭露皮诺切特在海外账户里私藏了3000万美金,他的妻子和子女也因涉及经济犯罪被逮捕。(当然,我们没必要对那私藏的3000万美元太过介怀。毕竟在那个时代,比皮诺切特更为贪婪的独裁者大有人在。)当年在皮诺切特授意下*害政治犯的军官们,也在几十年后接受了审判。
2006年,91岁高龄的皮诺切特因心脏病逝世。与其他独裁者相比,皮诺切特算幸运的,他没有死在监狱里,没有死在刑场上,没有死在对手的枪口下。由于成功领导了国家的经济改革,皮诺切特迄今仍被不少智利老百姓怀念。
6/6 总结
如何评价皮诺切特这个人?他对智利国民犯下的累累罪行,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但他对国家所做出的的贡献也有目共睹,没有他推行的自由化政策,智利就没有今天,到现在还是个贫穷的三流国家。
据说,这个问题让智利人争论不休。的确,皮诺切特身上蕴含着英雄与魔鬼的双重特质,这既是他的可怕之处,也是其迷人的地方。
按照《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的建议,智利人没必要那么纠结,何必非要下结论评出个功过是非呢?干脆承认皮诺切特既做了好事,又做了坏事,岂不完事了吗?
贾雷德·戴蒙德
然而,这个建议看似客观公允,其实并不可能。尤其对智利人而言,他们在皮诺切特统治下生活了那么久,作为“当局者”,是无法彻底置身事外的。他们对皮诺切特的评价,必然受到情感与价值判断的影响。
另外,我们是否真能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进行“五五开”的评价?这也是存疑的。
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人决策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拿皮诺切特来说,他之所以对敌人如此残忍,一方面固然与他的军人性格有关。而另一方面,在阿连德政府期间,左翼政党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这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皮诺切特只能采取极端的方式,以暴制暴,用恐怖手段压制对手,但手法上做过了头,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皮诺切特的独裁统治,客观上给国家带来了几十年稳定的政治环境。党派之争大幅度减少,为后来的经济自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不少成功的第三世界国家,如韩国与新加坡,都遵循了类似的发展模式。所以,皮诺切特独裁,与之后智利的经济发展是一体的。这正是我们无法将其做简单的“五五开”评价的原因。
然而,我更愿意把皮诺切特看做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教训,他的罪行,不能因为对智利所做的经济贡献得到饶恕。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得把时间拉得足够长,放在历史的维度下来看问题。
评价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得看他为后人留下了什么遗产。皮诺切特违背潮流,在一个有着悠久民主传统的国家,实施严酷的独裁统治,对数百万国民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
从长远来看,我们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的评价,终归还是会落到道德层面。原因很简单,当时所作出的功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利益攸关者的离去而变得不再重要。人们最终记得的,是他们为后人所树立的形象。
三国群英之中,曹操的功绩比诸葛亮要大,但人们更加缅怀诸葛亮,而不是曹操。为什么呢?过去我始终觉得这是儒家的迂腐,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诸葛亮明明有能力称王称帝,却选择在乱世之中做一个忠臣。这正是他难能可贵的地方,也是值得让后人敬仰并学习的地方。
对强者而言,身逢乱世,做枭雄易,做英雄难。大多数的强者宁可做前者,因为权力的诱惑实在太大,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在现实面前,他们选择了践踏规则。
而皮诺切特也没能抵御类似的诱惑,他本可成为更加了不起的人物,只是再也没这个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