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罗兴亚穆斯林在缅甸境内流离失所者营地
罗兴亚人是穆斯林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缅甸(前缅甸)的阿拉干州。虽然约有80万罗兴亚人生活在缅甸,虽然他们的祖先已经在该地区生活了几个世纪,但目前缅甸政府并不承认罗兴亚人的公民身份。作为没有国家的人,罗兴亚人在缅甸以及邻国孟加拉和泰国的难民营中都面临着严厉的迫害。
抵达阿拉干和历史
公元15世纪,第一批穆斯林在阿拉干地区定居。许多人在1430年代统治阿拉*佛教国王纳拉米克拉(Min Saw Mun)的宫廷中任职,他欢迎穆斯林顾问和朝臣进入其首都。阿拉干位于缅甸西部边境,靠近现在的孟加拉国,后来的阿拉干国王以莫卧儿皇帝为榜样,甚至对军队和朝廷官员使用穆斯林称号。
1785年,来自该国南部的佛教缅甸人征服了阿拉干。他们赶走或处死了所有他们能找到的穆斯林罗兴亚人,大约35000名阿拉干人很可能逃进了孟加拉,当时是印度英国王室的一部分。
在英国王室统治时期
1826年,英国人在第一次英缅战争(1824-1826年)后控制了阿拉干地区。他们鼓励孟加拉的农民迁往人口稀少的阿拉干地区,其中既包括原本来自该地区的罗兴亚人,也包括孟加拉本地人。英属印度移民的突然涌入,引发了当时居住在阿拉干地区的大多是信奉佛教的若开族人的强烈反应,播下了民族矛盾的种子,至今仍未消除。
二战爆发后,面对日本向东南亚的扩张,英国放弃了阿拉干。在英国撤军的混乱中,穆斯林和佛教势力都趁机互相残*。许多罗兴亚人仍指望英国保护,在日军后方为协约国充当间谍。当日本人发现这种关系后,他们开始对阿拉*罗兴亚人实施酷刑、强奸和谋*的可怕计划。数以万计的阿拉干罗兴亚人再次逃入孟加拉。
从二战结束到1962年奈温将军发动政变期间,罗兴亚人主张在阿拉干建立一个独立的罗兴亚民族。然而,当军政府在仰光掌权后,它严厉打击罗兴亚人、分离主义者和非政治人士。它还拒绝给予罗兴亚人缅甸公民身份,将他们定义为无国籍的孟加拉人。
现代
自那时起,缅甸的罗辛亚人就一直生活在困境中。在最近的*领导下,他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迫害和攻击,有时甚至是来自佛教僧侣的攻击。那些逃出海面的人,就像成千上万的人一样,面临着不确定的命运;包括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东南亚穆斯林国家的政府拒绝接受他们作为难民。在泰国出现的人中,有的成为人贩子的牺牲品,有的甚至被泰国军队再次在海上漂流。澳大利亚也坚决拒绝接受任何罗兴亚人上岸。
2015年5月,菲律宾承诺建立营地,安置3000名罗兴亚船民。菲律宾政府与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UNHCR)合作,继续为罗兴亚难民提供临时住所,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同时寻求更持久的解决方案。截至2018年9月,有超过100万罗兴亚难民在孟加拉国。
缅甸对罗兴亚人的迫害至今仍在继续。据报道,2016年和2017年,缅甸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镇压,包括法外处决、轮奸、纵火和*婴。数十万罗兴亚人已经逃离了暴力。
全世界对缅甸实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昂山素季的批评并没有减少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