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雨纷纷,也许上苍也在为逝去亲友的人们垂泪。赶到清明这天,天空开始放晴,在去临沂的路上,两旁桃花盛开。一到蒙阴境内就开始漫山遍野。桃花依旧艳,英魂铸山川,我们的第一站参观英雄孟良崮。
人们畅游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可知道74年前的那一场大战?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于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由*指示,陈毅、粟裕指挥,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4师进行的进攻作战。孟良崮战役是一场山地运动歼灭战,该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坐落于孟良崮山脚下,纪念馆后面安息着为革命献身的烈士们,粟裕大将陵墓位于中轴线正中,这里是他光辉历程中的里程碑。纪念馆墙壁上嵌满弹壳,每一位参观的游人都亲手触摸一下,仿佛在与无数先烈们心心相印、互通心声。
纪念馆内展出了诸多图片及实物,向人们讲述当年这场战役的来龙去脉、荡气回肠。多年后再回首看这场战役,更令人感慨万分。像有位老兵说的:现在日子越好过,我越想念战友。从第三者角度看,孟良崮战役过程精彩万分,粟裕用兵胆大心细来了个“猛虎掏心”取上将首级,张灵甫也想一战聚歼共军主力来个中心开花。双方主将都不乏意志力,拼的就是战士们的气志。结果是共军牺牲了副团长黄竞,击毙国军师长张灵甫,全歼74师。我注意到图片的一个细节,国军被俘人员许多也穿着中式布鞋,并非影视中所展现的全套美式装备。双方死伤人数接近1:1,但74师被俘1.9万余人,可以说还是输在斗志上。
在攀登孟良崮主峰途中,路过几处解放军的所谓阵地,并且还制作了几名假人在那里摆姿势,让人觉得这情景剧上演得有点假,倒不如只介绍不摆拍更有真实感。沿途乱石横生,缺少水土,茂密的洋槐应该是解放后才植树造林的,战场地形对于攻防双方皆有利弊。站在海拔五百七十米的主峰,我环顾四周颇为开阔,发觉张灵甫选择此处还是有一定想法的,只是他高估了自己的长处,低估了共军的决心。打野外山地战国军还真不行,如果3万余人一鼓作气从垛庄夺路而退那才是明智之举。临近山顶,张灵甫被击毙处目前仅剩一行字,原先的山洞已经塌方而荡然无存。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张灵甫的长子替父亲领到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颁发的一枚抗日纪念章,功过是非从此有了公断。
参观孟良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兵民是胜利之本。国共之争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答案是:民心所向。从未婚夫牺牲后与公鸡拜堂,毅然决然嫁进婆家,勇挑烈士一家重担终生未婚的永远的新娘——李凤兰。到喊出:谁第一个参军我就嫁给谁,直到她嫁给了第一位因伤复员回村的青年,实现自己诺言的村妇女主任宋炳锋。从支前民工为伤员盖上自己破烂不堪的那件棉袄,到妇女们纳鞋底儿要3600多针一天一夜赶一双。沂蒙人民为了孟良崮战役可以说不是咬牙支前,而是咬碎了牙支前。陈老总曾说过:“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历史是人民写的,从前是,将来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