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前种子处理
在根据当地市场选择好适栽品种后,在播前需要对种子做一些适当处理,这样有利于出苗及后期管理。
首先是分级处理,将大蒜按照大小进行分类后再进行播种,有利于出苗后的田间管理。其次是蒜瓣去踵,为了方便大蒜播种后根系吸收水分、养分和出苗,在临近播期将蒜瓣基部的干燥茎盘剥去。
另外,对于湿播地区,建议在播种前进行浸种处理,浸种方法有以下三种,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使用。
- 温水浸种:先将蒜种晾晒2~3天后,放入水温恒定的温水中浸泡一天一夜,水温以40℃为宜,每间隔8~12小时换水一次,然后捞出晾晒4小时候进行播种。
- 肥液浸种: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6小时,可显著提高大蒜种瓣的活力,对于因特殊原因迟播的种植户十分有效。
- 药剂浸种:因连年种植土传病害高发的种植区,可通过药剂浸种来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浸种液按照水、多菌灵或代森锰锌或甲基托布津、磷酸二氢钾按照1000:3:3的比例配制,将蒜种装入有网眼的袋中,然后放入浸种液中4~6小时后取出,均匀摊开晾干后开始播种。
在整地时做好的畦面上从一侧开始,按照事先算好的行距用锄或耧子开浅沟,开沟深度以5~6厘米为宜。开沟后按照事先确定好的株距摆放蒜种,大蒜播种深度要求距离平畦面2~3厘米,为了利于大蒜出苗后利于吸收阳光,应将蒜瓣腹部连线与播种行的方向平行。播种完成后对畦面进行压实耧平。当然,机械播种同样可以实现目的,也省去了不少人力。
对于株距,主要以种植大蒜的用途来确定。以收获蒜薹为种植目的的,每亩用种量大约150~250公斤、行距14~17厘米、株距7~8厘米;以收获大蒜为种植目的的,亩用种量为125~150公斤,行距18~20厘米,株距12~15厘米;既收获蒜薹同时也收获蒜头,亩用种量150~250公斤,行距16~18厘米,株距12~13厘米。
在播种后,建议覆盖地膜。覆盖地膜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播种浇水后等水下渗,然后喷施除草剂并覆盖地膜;第二种方式是播种浇水后喷洒除草剂,等当地日平均气温降至16℃左右时,然后再覆盖地膜。当然,在一些地区,也有先将地膜覆盖后,然后点播蒜种的。
秋播大蒜在播种后,根据品种、种植条件、气候特性等不同,一般7~12天左右即可出苗,这一时期的管理重点是为大蒜出苗创造条件。具体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
- 水分管理:在播种后立即进行浇水,可以促进蒜种与土壤紧密接触,建议浇小水即可。土壤湿度太大容易引起母瓣烂母和根系烂根。另外,这一时期雨水较多,如遇田间积水较多,应及时排出。
- 田间除草:在蒜种出苗前,应进行一次除草工作,每亩喷施33%甲戊乐灵乳油250毫升,为了促进药剂与土壤的混合,加强除草效果,在药剂喷洒结束后可将畦面轻耙一次。覆盖地膜的,先喷施除草剂后再覆盖地膜。
秋播大蒜要经历漫长的冬期,因此,在越冬前不但要保证苗全、苗齐,还要保证苗壮,以利于越冬。主要管理工作有以下几点。
- 施提苗肥:在大蒜幼苗长出2~3片叶时,每亩施入10公斤尿素进行提苗,将尿素均匀撒施后浇水。
- 中耕松土:施提苗肥浇水等土壤干燥后,可进行一次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 浇封冻水:在越冬前,浇灌一次封冻水。为保证大蒜幼苗顺利越冬,有条件的还可覆盖秸秆等保墒保温。
总之,对于秋播大蒜,由于其生长特性,对播期要求较为严格。同时,秋播大蒜要经历较长的越冬期,这就对播种后至越冬前这一时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将每项工作做实、做细,才能为最终获得高产打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