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张家洼大集时间,莱芜和庄大集时间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8:42:29

今天继续讲述《黄岛村庄系列》――青岛市黄岛区黄岛办事处卧鹏村。

卧鹏逢一、六赶大集,是日客商云集,从四面八方赶来,载来大量、新鲜的商品,人们争相选购。从早晨一直到天黑,商贩不辞劳苦,方便了群众的生活。后来,卧鹏大集取消。

卧鹏村,现为卧鹏社区居委会,位于黄岛街道办事处驻地以西1.5公里处,东与柳沟村接壤,东北依黑山,南临前湾港,与薛家岛隔海相望,西邻辛安街道,西北邻东盐滩村、小石头村、徐戈庄村。2006年,全村有993户,2233口人。居民以于、岳姓为主,少数为张、曲、殷、赵、臧、薛、欧等姓,多为汉族。

本村原分为两部分:卧鹏,土地面积46.7公顷;赶岛,位于村西一公里外的海中,土地面积13.3公顷。

自古以来,卧鹏村的地理位置就十分重要。1970年以前,村西是大海。满潮时,通航南北的来往船只,必经本村。明朝时,商船可经马濠运河,过卧鹏西海,进出南、北方,开展贸易。同时,本村也是进出黄岛里的必经之地。

相传,明朝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陈氏兄弟二人从胶州沾化乡迁到黄岛“*牛沟”居住。*牛沟附近土质肥沃,沟底有一淡水泉,可供饮用,生活环境优越。因*牛沟离前海只有百米左右,兄弟二人除在这开荒种地外,也经常到海里捕鱼摸虾,生活逐渐好起来。

莱芜张家洼大集时间,莱芜和庄大集时间表(1)

(赶大集)

后来,兄弟二人闹矛盾,哥哥一气之下移居*牛沟西北土崖下,挖窝起棚栖身。时有人问弟弟,其哥在何处?弟答:“西北崖下窝棚处”。其哥在此逐新繁衍成村,村名称“窝棚村”。到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国民党青岛市政府警察局发布“政字第432号”训令,将村名改为“卧鹏村”,沿用至今。

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于姓先辈于中友由本区辛安港头刘村迁来。据传,他有兄弟三个,他排行老三;因兄弟不和而分家时,他只分得一个囤底和一盘磨,一气之下便来到卧鹏村落户。他凭着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卧鹏近海捕鱼捞虾,生活逐渐好起来。几年后,他有了三个儿子。大儿子于福龙,生了五个儿子;二儿子于福来,也生了五个儿子;三儿子于福林,生了四个儿子。这样,子子孙孙繁衍生息,于姓逐渐兴旺起来,今已成为卧鹏村第一大姓。

莱芜张家洼大集时间,莱芜和庄大集时间表(2)

(集上水果摊)

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岳姓先人岳显登之五世孙岳克让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到了薛家岛瓦屋庄村。岳克让带着弟弟,从徐戈庄村来到卧鹏村舅舅家(殷姓人)居住。但当时他舅舅家非常贫困,养活不了他兄弟二人。岳克让便留下弟弟,自己沿路乞讨去了北京,在一家店铺里当伙计。

据说,有一天,他在店里巧遇皇宫里的一位公公(太监)。后来时间长了,他跟这位公公混得很熟。在公公的帮助下,他在北京发了财。后来,他回到卧鹏村,买了三十亩地,从此安居乐业。第二年,他打发弟弟也去北京找那位公公。在那位公公的帮助下,他弟弟也发了财,后也回到卧鹏村定居。人们给他弟兄俩起绰号叫“大京客”、“二京客"”。后大京客生了三个儿子,二京客生了两个儿子。岳姓代代相传,现已成为卧鹏村第二大姓。

后来,张、曲、殷、赵、薛、欧等其他姓氏人,相继迁来。因岭地容易开垦,陈家人便占了岭地;张家人则占了洼地。后来,人们便称那些地方为“陈家岭”、“张家洼”。

臧姓先祖臧怀安,由辛安港头臧村搬至赶岛居住。民国时期,赶岛居民屡遭土匪抢劫,曾有1人被*死。1932年,赶岛上的6户居民迁到卧鹏村内居住。

莱芜张家洼大集时间,莱芜和庄大集时间表(3)

(柳湖公园)

卧鹏村先辈们凭着祖祖辈辈积累起来的航海经验和捕鱼技术,依靠简易的罗盘(指南针),在东起石岛、大公岛、灵山岛、董家口,南至连云港等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捕捞的主要有带鱼、鲅鱼、白鳞鱼、黄鱼、墨鱼等。在休渔期间,则开展运输。渔民们一年四季吃、住在海上,头顶蓝天,船浮大海。他们昼夜作业,战狂风斗恶浪,吃尽了千辛万苦。

1964年,昌潍专署下拨给黄岛四只拖网渔轮,卧鹏村分得六号船,渔民们第一次用上了机械化渔船。他们在南到浙江、上海、江苏、北到辽宁、秦皇岛等广阔海域进行捕捞作业,遨游三四个省,行程几千海里。中共老党员岳长华,为第一任船长,后病故在船上。当时,渔民之间流传着一句判断鱼情走向的谚语――“春打南,秋打北,打到冬天带着金钱把家回。”后来,全村逐渐拥有了八对(16只)40-80马力的大拖网船,40马力以下的船只20多艘。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卧鹏村民利用前海湾宽阔的海域,发展贻贝、扇贝、海带养殖以及网箱养鱼,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更加富裕起来。

卧鹏村三面环海,一面依山,自然景观优美。村东北0.5公里处的黑山,因山上多黑土而得名。黑山海拔40.8米,面积0.6平方公里,是黄岛上的第三高山。山顶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50米,分为南大顶子和北大顶子。德国侵占青岛后、在黑山设立观察所、派一个德国兵驻守在上面,窥探内外的军情,督促村民在山上种植洋槐树(即刺槐)。1991年区政府将黑山辟建为北海公园。

莱芜张家洼大集时间,莱芜和庄大集时间表(4)

(黄岛中医药)

黑山北面山脚下有一伸入海中的岬角,叫黄鱼嘴。因附近海域盛产黄鱼而得名。黑山西面山脚下靠海处,有块薄板石叫薄板台。涨潮时,薄板台一半没入海中,一半露出水面,是渔民们靠船的天然小码头。

薄板台南边,是当年著名的葛子沟。沟长0.4公里,常年长满了葛藤。沟深坡陡、杂草丛生,林木茂密。葛子沟西南100米处的石崖子下面,有一个一米多深的石洞。据传、曾有一对野猫住在里面,后生有一小野猫,该石洞故称野猫窝。

村南有一条东起今柳湖公园、西至卧鹏西海的大沟,全长600多米。沟内建有一大一小两座塘坝,可供卧鹏村灌溉用。沟中间有一口淡水井,供全村人饮用。沟底长满了柳树,是村民们夏季乘凉避暑的好去处。村南300米处的南湾沟,东西走向、全长500多米。*牛沟,因本村陈姓先民居住在此地时,曾在这里*过牛,故名。*牛沟全长600多,南北走向,北起今区中医院西端,南至南海边。*牛沟靠海处,建有一座大塘坝、专供两岸灌溉用水。

*牛沟西400多米处,有一块伸向海里的大石头,名“钓鱼台”,其顶部面积约20多平方米。钓鱼台西北300米处,有一岬角,名“刁浪嘴”,是村里的渔船靠岸避风的好地方。这里的海浪很刁,如遇顶风逆流,小船很难靠岸,甚至被掀翻,故名“刁浪嘴”。

赶岛湾、东靠刁浪嘴,西连赶岛东南角,湾宽100多米。这里由于刁浪嘴和赶岛的特殊地形,成为小海岬,因受潮涨潮落的冲击,形成了一个水深约1米、面积约1.5公顷的海湾,因靠近赶岛而得名“赶岛湾”。赶岛湾是卧鹏人“赶小海”的好去处,蛤蜊、海蛎子、小鱼小虾等样样都有。以前,赶岛上的居民,家家户户在此垒流子,打大网,每潮都能捕获到海货。

赶岛湾的西面是赶岛。赶岛四面环海,是当时岛里岛外人走亲戚、赶集的必经之地。人们出入原黄岛时,必须赶在落潮之后、涨潮之前。遇大潮时,潮水涨得很快,人们经常需要提前赶到岛上落脚,久而久之,该岛便得名“赶岛

赶岛南北长450多米,东西宽300多米,岛上大部分为砂质土,有可耕地12公顷。赶岛东面靠海处,有一淡水泉。涨潮时,淡水泉被海水淹没;退潮后,将海水舀出,甜水就会从天然的石缝中汩汩流出。过去,赶岛上的6户人家30多口人,用水全靠此泉。

莱芜张家洼大集时间,莱芜和庄大集时间表(5)

(卧棚小区)

1970年,在村西原黄岛与辛安之间海域,筑起了南、北两座拦海大坝。从此,原黄岛与陆地分离的历史结束了。

卧鹏村村风淳朴,村民勤劳勇敢。在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卧鹏村人拼搏向上,锐意进取,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

于顺贵,男,1913年生,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卧鹏村村民打地主,斗恶霸,反奸反特。在地下斗争过程中,他利用渔民身份,驾小船去青岛搜集情报,给解放军采购药品等物资,为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赵元祥(1907-2005年),男,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他干过民兵、交通员。当时,他是本村唯一带枪的共产党员。无论酷暑严冬,白天黑夜,还是雨里雾里,只要一有敌情,他就会立即到辛安区送信。国民党还乡团把他称为“土八路”,几次密谋抓他,但他都能化险为夷。

赵元忠(1925-1987年),男,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参军,参加过薛家岛战斗、淮海战役。1949年,随军渡江南下,曾在贵州剿匪、反特。1953年,因病转业,在家乡任村支部*、大队长、小乡乡长等职。

于顺荣,男,1919年生。1955-1964年,曾任合作社社长、大队长、村支部*。1957年,出席过昌潍地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8年,出席了省劳模会。

殷瑞美,女,1939年生。1957~-1960年,任卧鹏村幼儿园托儿所所长。1957-1958年,多次出席胶南县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8年,出席了青岛市、昌潍地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9年,出席了省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段兴礼,男,1945年生,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黄岛公社卫生管理站站长。1997年,任黄岛区园林环卫处一站支部*。同年,被评为黄岛区劳动模范。1998年,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

刘德义(1962-1982年),男,1982年入伍,当年因公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过去,曾有这样一句顺口溜:“穷卧鹏、富柳沟,不穷不富是盐滩,好女不嫁卧鹏村。”卧鹏村以前的确穷,但卧鹏村人凭借党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勤劳智慧,逐渐摘掉了落后村的帽子,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先后成立了卧鹏村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消防器材厂等企业。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近年来,村里先后引进了韩资企业汉城食品有限公司、东光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仁美工艺品有限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投资320万美元建立的韩国SK化工(青岛)有限公司,以及韩国田日机械有限公司、德洋金属有限公司等企业。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1997年,卧鹏村开始对村里330户、336套平房进行改造。到2002年,卧鹏村已建起两层楼房45栋,高层楼房28栋。村内路面硬化3.8公顷,绿化1.8公顷,大街小巷全部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也逐渐活跃起来。村里先后建起了健身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娱乐场所。村里的幼儿园具有相当规模,园内各种设施齐全,村里学前儿童全部入园。村里的老人都入了养老保险,生活有了保障。

卧鹏村占地13.9公顷,北有崇明岛路,西有澎湖岛街,东有海坛岛街,南有海南岛路。四条道路,就象个大棋盘,把卧鹏村紧紧围在中间。村内街道五纵一横,楼房排列整齐,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8亿元,人均纯收入9230元。

《关爷庙与龙王庙》

1886年,先辈们在村中央十字路口建起了一座关爷庙。庙高3米多、南北长2米,东西宽1.5米。庙门朝东,内供奉关公神像。以前,人们每遇到天旱天涝、婚丧嫁娶、生儿育女、过年过节时。都要进庙烧香烧纸,叩头礼拜。1952年,此庙被拆除。

同年,人们在村南海崖边“鳎鱼旺”建起了一座龙王庙。庙高3米多,东西长2米多,南北宽1.5米。庙门朝南,内供奉龙王和海娘娘神像。以前,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人们都要进庙送纸烧香,叩头礼拜。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海龙王生日时,人们都要进庙举行祭海仪式,祈求龙王爷保佑。此庙于1965年拆除。据传,龙王庙前靠海处,约一百年前曾是渔市。渔市上,渔民们搭起帐蓬,销售海产品;摆饭摊的、卖农副产品的、玩纸牌的各色人等,也会前来凑热闹。人们吃饭喝酒、猜拳行令的吵闹声,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一片繁华。后来,青岛渔港建成,渔市集中到了青岛。

《南天门的传说》

赶岛西南边,矗立着一块高约5米、周长约20米的怪石,中间有一透洞,可容一人通过,人称南天门。传说,赶岛上曾有个叫高山的少年,父母早亡,孤苦伶仃,靠捕鱼为生。天上有一仙女,闻胶州湾景色别致,便偷偷下凡来游玩。她路过黄岛时,见此少年在海上边捕鱼,边口唱悲歌,不由动了爱慕之心,便与少年结为夫妻,定居岛上。

一年后,他们生了一个俊俏的女儿。这时,从东海龙宫里跑出来一个水怪,将他们全家人推进天池。不过池水是神龙吐出的神水,一家三口不仅没被淹死,反而经神水洗礼后,超度成仙。夫妻二人化为天鹅,携女儿飞向天空。后来,他们落在赶岛西南海边,变成了一块门状的怪石。远远看去,南天门象是两位巨人手托一小孩,静静地立在海岛上。

据传,1946年国民党还乡团扫荡黄岛时,人们纷纷携儿带女往岛外跑。一妇女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跑到南天门时,实在跑不动了。为了保护孩子,她便将孩子藏在南天门的门洞里。第二天,还乡团撤走后,这位妇女急忙跑到南天门去找孩子,孩子居然还平安地躺在那里。

后记,《黄岛村庄系列》中的文章,其内容资料来源于2006 年以前。涉及到的村庄,其面貌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平房可能已拆除,人们或许已住进了楼房,所以读者切不可以按图索骥、想象依旧。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