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列强为重新划分殖民地,及欧洲利益而爆发的战争,共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卷入其中,远在亚洲的中国与日本也加入协约国,同盟国仅有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四国。
从十七世纪开始,德意志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在十九世纪普鲁士奉行铁腕军事,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三场战争,兼并南德诸邦,统一除奥地利外德意志全境,最终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宣告德意志进入列强时代。
由于德意志起步晚,海外殖民地已经瓜分殆尽,欧洲大陆又被英法堵截,德国想要争取更多的权益,就必须拥有令英法足够重视的实力,因此德国率先扩军备战,大幅增加军费支出,德国有近18万工人日夜不停制造军备物资,并可动员超过400万兵员,令欧洲列强惊惧不已。
列强先是让出英占西南非洲的纳米比亚(1884年),葡萄牙所占喀麦隆(1884年),及法领东非的坦桑尼亚(1886年),但这些区域地广人稀,资源又无法供给德国工业发展,德国根本得不到满足,反而心生怨气,列强只能加入军备竞赛的行列。
充足的军费研发投入,使更先进的巨型战列巡洋舰、具备潜力的航空母舰、长时间执行侦查任务的飞机、威力更大射速更快的重机枪、具备装甲掩护功能的坦克、更高效更远程的火炮、成本低廉便携带的迫击炮等新式武器问世,增强了列强的信心,却也间接促成战争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地图
德国与法国算得上宿仇,仅围绕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就令两者争斗数百年,多数时期法国完整并且强盛,使得阿尔萨斯-洛林自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后归属法国管辖,法国拿破仑帝国称霸欧洲,以武力肢解德意志联邦,并组建亲法的莱茵联邦以削弱普鲁士。
普鲁士奋起反抗与俄国结盟,遭到拿破仑的快速军事打击,普法两军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展开会战,普军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率军进入柏林,国王威廉三世逃往东普鲁士由俄国庇护,接受屈辱性的《提尔西特和约》,因此法国远征俄国失败后,普鲁士加入第六次反法同盟并取得胜利。
普鲁士为完成统一,挑衅法国并取得普法战争的胜利,重新夺回对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统治权,该地区丰富的资源促进德国走向强盛,而法国从荣耀顶端倏然跌落,既要承受战争赔款,又要承担经济衰退的影响,只能加强与英国的合作,以抗衡德国在欧洲的霸权。
德国与法国都很强盛,又同样有称霸欧洲的野心,无论是宗教引发的德意志内战三十年战争,还是因为领土爆发的普奥战争,解决两国仇恨的方式就是打倒对手,所以当法国拉拢盟友,德国也积极拉拢奥匈帝国为盟友。
阿尔萨斯与洛林位置
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是欧洲最古老的强盛王朝,所以法国寒族出身的拿破仑崛起,强势打压哈布斯堡王朝,才能确立法国新霸权,由此奥地利日趋衰落,不断有民族起义和其它纠纷,经过意大利战争被法国击败,又在普奥战争中战败签订城下之盟,为挽回颓势只好与匈牙利贵族达成妥协,组建共主邦联的二元君主国“奥匈帝国”。
普奥战争普鲁士国王曾想灭亡奥地利,宰相俾斯麦以死相逼才达成和解,事后证明俾斯麦的远见,普鲁士能力有限,若吞并奥地利,只会引起欧洲的联合打击,而其余邦国如匈牙利等,则会成为列强的盘中餐,只有完整庞大的奥匈帝国,才能为德国抵挡来自沙俄的威胁。
奥匈帝国组建后,欧洲迎来和平时期,与德国携手奋力追赶与英法的工业差距,取得显著的成效,如斯柯达兵工厂,生产当时领先的各类火炮和枪械,使奥匈帝国成为欧洲五强之一,借由克里米亚战争胶着的态势,向巴尔干半岛渗透势力,
奥匈帝国初期失去(意大利)海岸线,通过扩张也恢复亚得里亚海出海口,更是在军备竞赛高峰时总吨位达到37万,可惜奥匈帝国依然无法挑战英国的海洋霸权,但通过学习德国军事经验,奥匈帝国强化了战争动员能力,近5000万人口,可最高动员400万军队。
奥匈帝国
奥地利与法国的矛盾,也是从拿破仑帝国开始,法皇拿破仑剥夺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荣耀,拿破仑三世则帮助弱小的萨丁王国,在索尔费里诺战役,奥地利帝国被彻底击败,失去所属意大利的土地和海岸线,退回成为内陆国家,撒丁王国完成对意大利的统一,却也颇为仇视奥匈帝国。
奥地利与俄国长期结盟,曾经三次瓜分波兰,为奥地利带来巨大的领土收益,俄罗斯又在反法同盟期间向奥地利施以援手,并在之后多次为奥地利做靠山,如镇压维也纳起义和布达佩斯起义等,帮助哈布斯堡王朝维持统治,用恩同再造形容决不为过。
俄罗斯向巴尔干渗透势力彻底激怒奥地利,毕竟西边法国和德国都是军事强国,奥地利唯有向南巴尔干半岛才有突围的可能,之前俄罗斯总体实力强横,但克里米亚战争得到英法拉拢,奥地利调动军队到俄国边境,迫使俄国从多瑙河沿岸撤军,奥匈帝国虽获得巴尔干地区统治权,却由此与俄罗斯决裂,徒增强大的敌人。
随着王储斐迪南大公遇刺,奥匈帝国如同过往般向塞尔维亚宣战,并相继投入60万军队作战,战争之初的米尔战役,奥匈帝国损伤数万军队,又被俄罗斯宣战,只好暂停攻势积蓄力量,在得到德国的援助后,保加利亚也加入到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