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张彻介绍,倪匡认识了董千里。
董千里当时正在编《武侠与历史》,是《明报》的一个分社,邀请倪匡来写稿。
从此,倪匡开始了武侠小说创作,笔名岳川。
第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和尚抢书》,就是倪匡在《武侠与历史》上发表的作品。
1961年,已小有名气的倪匡,作为《武侠与历史》的主要撰稿人,
出席了《明报》两周年的酒会。
酒会上,一位小老板模样但很斯文的人,手握酒杯向倪匡走来,问道:
“有没有兴趣到《明报》做事?”
倪匡当然认识这人,他就是刚写完《神雕侠侣》的金庸。
03、成名“到《明报》后,第一件做的什么事?”蔡澜好奇道。
倪匡称,当时是武侠小说的全盛时期,报纸上除了查先生的文章外,
还需要有一个人写大块头,要求每天写二千字左右。
压力很大,找不到人写,就叫我写了。
做如此艰巨的工作,薪水一定少不了。谈及薪水,倪匡又大笑了三天。
“六百三十块一个月,其中有一张五百块的大牛。”
大牛,香港人又叫棉胎,面值和样子都是最大的一张钱。
倪匡拿回家后,高兴地拼命往墙上刮,看看是真的假的。
(真的会掉色,假的不会)
后来,倪匡愈写愈多,《明报》也发展的越来越快。
转眼间,报纸上连载两篇倪匡的武侠小说了。
但还不够,金庸找倪匡再开一篇新派的,倪匡听后,索性答道,
“与其写新派,不如写一点与旧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金庸同意了。倪匡从此由武侠转向了科幻,
以冬虫夏草为题材,写细菌侵入人体的故事,结果大受欢迎。
《卫斯理》系列小说由此诞生。
卫斯理的故事在《明报》刊登后,倪匡出了名。
其他报社纷纷来抢稿,倪匡来者不拒,只要交钱,就给写稿。
最多的时候,倪匡一天有十二篇连载小说,四五个专栏。
稿费加上出书的版权费,简直是天文数字。
怪不得连黄霑都感慨,在香港几乎没有人可以靠写字发财的,连金庸在内。
只有倪匡,我的大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