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崇尚速度根本不利于发展有氧耐力和恢复能力
运动实践已经证明,对于马拉松这个项目而言,一定要打好扎实的基础耐力。
而崇尚快已经成为很多大众跑者,甚至是资深跑者的“顽疾”,对于大众跑者来说,大量的中高速无氧训练,会加重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工作负荷,延长恢复时间,加之缺乏有氧基础的支持,如果运用不当很容易造成身体过度疲劳和损伤。
如果训练负荷总是徘徊在85%-90%左右的次最大负荷区间,既不能有效发展有氧能力,也无法保证最大强度训练的质量。
同时,频繁的高强度刺激使跑者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并得不到恢复。
训练的负荷形成了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状☟
大众跑者常见的错误训练模式——橄榄型训练模式
四、真正好的耐力训练模式应该有氧训练占大部分
“金字塔训练模式” 是指在长期训练过程中,耐力训练的强度应该保持“金字塔”的走势,也即越是低强度的训练占训练总量比例越高,越是高强度训练占训练总量比例越低。
最高强度的无氧训练比例应控制在年训练总量的5-10%之内;
混氧训练最好不超过10%;
其余80%应该是有氧-无氧阈以下的中、低强度的训练。
由于“金字塔模式”在帮助高水平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方面效果突出,在目前大多数耐力项目的训练中占据主导地位。
好的跑步训练模式——金字塔模式
好的与坏的训练模式对比
五、李芷萱月跑量超过800公里,其中大部分都是有氧耐力训练
根据我国著名训练专家,李芷萱的教练,上海体院李国强教授的介绍,李芷萱的训练非常重视有氧耐力训练。
今年的冬训李教授带领包括李芷萱在内的运动员去了云南丽江,整整两个多月,李芷萱的周跑量都在200以上,差不多205-210,最高可以达到220左右,这还是在高原完成的。
当然,李教授给李芷萱上跑量不是盲目的,他每两周组织运动员到丽江市人民医院测试血液指标,确保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没有因为训练而下滑,身体是完全健康的。
李芷萱冬训期间,血红蛋白含量不降反升,这说明她适应良好,训练水平是逐步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