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淆概念例子,混淆行为总结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14:23:06

噪音曲线图显示,当测试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开启后,低频段的声音曲线与100分贝的噪音曲线几乎重合,数值上仅是下降了不到两个dB。这就意味着,这款耳机几乎没有起到主动降噪的效果。

早在央视记者调查过程中,这款耳机的客服人员宣称,该产品在低频段可降低20分贝的噪音,但实测表明左右耳的降噪量还不到10分贝,降噪体验并不好。

混淆概念例子,混淆行为总结(5)

最终结果显示,在60副受测试的耳机中,主动降噪量低于10分贝的耳机有30副,甚至有部分产品主动降噪量低于5分贝,占比超10%。

不仅如此,还有部分产品竟然连左右耳的降噪量都无法做到一致,最大偏差达7.4分贝。“当耳机左右耳降噪量超过3分贝时,就会导致左右耳听感不适。”测试工程师说。同时,还有近4成宣称有降噪功能的产品,事实上根本不支持主动降噪,存在严重的虚标问题。

而主动降噪功能质量不佳,将给消费者的听力健康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今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听力受损人群占比五分之一,影响人数超过15亿。

另一方面,适用于消费类便携式音频设备、头戴式以及耳塞式耳机的欧盟EN50332标准提到,当人们在一定时间内处于8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都可能造成听力损伤。例如,一天中处于80分贝环境下8小时,可能会损伤听力;处于107分贝环境下1分钟,就可能造成听力损害。

如此看来,严格规范主动降噪耳机降噪质量已经成为行业十分迫切的问题。

混淆概念例子,混淆行为总结(6)

二、风险测试耳机背后,主动降噪技术设计环环相扣

为什么这些风险测试的耳机主动降噪能力如此参差不齐?

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吴蔚华谈道,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产品在硬件设计和算法处理方面不足,无法准确识别并处理外部噪声,导致降噪耳机在消除外部噪声方面效果较差。

实际上,主动降噪技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它通过麦克风采集环境中的噪音信号,同时内部产生一个反相的声波来抵消噪音信号。这不仅需要麦克风负责噪音采集,还需要处理器来预测噪音出现的情况。

简单来说,主动降噪的实现需要降噪芯片、麦克风与降噪算法等多方面的优化与调节,背后的技术难度十分复杂,解决方案层出不穷。

单从降噪芯片来看,当前业内的主动降噪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主控蓝牙芯片中集成主动降噪,如高通、华为、恒玄、中科蓝讯、络达、瑞昱等;二是直接开发一款降噪芯片,如ams(艾迈斯半导体)、ADI(亚德诺半导体)、Dialog。

混淆概念例子,混淆行为总结(7)

华为FreeBuds真无线TWS耳机的主控芯片采用恒玄科技解决方案(图源:我爱音频网)

吴蔚华还补充,左右耳降噪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左右耳机所使用的器件质量一致性差造成。

“那些耳机大都由小厂生产、盲装,降噪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都没法保证。”一位主动降噪耳机公司员工透露,“一套主动降噪的测试设备价格20多万,一条产线至少要配备一套,没有实力的工厂都不会配备的。”她告诉智东西。

一般来说,主动降噪耳机的生产检测过程包括喇叭主件扫频、电声综合测试、RF测试、ANC测试,基本都是ANC设备测试,还需要看降噪曲线。

例如,图中的红色曲线是主动降噪关闭后的噪音曲线,绿色曲线是主动降噪开启后的噪声曲线,中间的差额就是降噪深度。

混淆概念例子,混淆行为总结(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